於是,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投資成熟的公司。所謂成熟,指企業不僅僅停留在擁有優秀創意的層次上,而是已經有實實在在的贏利。易凱資本CEO王冉就告誡創業者:“不要輕易對公司價值表態,因為隻要有人在流金歲月中不夠冷靜,就會導致市場上出現‘李寧一切皆有可能’,甚至‘農夫山泉有點懸’。反正有現成收入模式和現金流支撐的公司總是會讓我更踏實。”
找投資者融資,是一件“請神困難,送神更難”的事情,踏實的創業者會在融資前先審視自身:首先,你的贏利模式是否在國內外已經有成功融資、上市或並購的先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加上你的企業在行業排名靠前的話,融資的成功率,會將其他企業遠遠甩在身後;其次,如果創業者從事傳統行業,且贏利已經達到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級別,則基本具備融資的初步條件;再次,創業團隊是否曾經與投資者合作過並讓後者贏利,如果是,此次創業肯定會被投資者關注,即使企業隻停留在創意的階段。
但是,一般情況下,如果創業者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而他創建的企業,隻是擁有創意、專利或產品雛形,沒有成形的產品或服務,這個時候不要輕易向投資者開口。
適合時代,大佬當然對你說OK
創業者要有長遠眼光,超越時代,引領大眾消費者,看到他人沒看到的機會。但是,一個好的創意要實現商業上的成功,時機也至關重要。10年前,就有創業者打網絡視頻的主意,結果一敗塗地;同樣也是在10年前,部分雄心勃勃的創業者致力於移動互聯網,結果頭破血流。
亨利·福特曾這樣表示:“如果問從來沒有見到過汽車的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說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社會大環境影響市場大小。創意是長在創業者大腦裏的草,不過這棵草的成長土壤,紮根於現有社會環境之中。與現實社會環境相脫離,注定不會開花結果。創業不是閉門造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同樣,融資也不能隻管悶頭拉車,一味將注意力放在創業企業自身,還要密切關注投資者的動靜。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社會環境總會呈現不同的狀況,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狀況。對此,敏感的投資者當然放在心上,看清某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選擇熱門企業進行投資,一直是他們的行為準則。
一部風險投資在華史就是一部中國互聯網史。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風險投資的概念進入中國,此後,他們就馬不停蹄地在互聯網上尋找商機,新浪、搜狐、網易、雅虎、阿裏巴巴……每個網絡巨頭的成長曆程中,總會出現投資者的身影。
如今,第一批進入的投資者已經功成身退,中國互聯網也已經發展為世界用戶最多的市場。互聯網成熟之後,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前來“采蜜”,美國洛克菲勒、IDG、GGV等國際資本也來追趕這股熱潮。天使投資人周鴻禕就高喊:30億美元狂砸中國互聯網。他認為,需要錢的互聯網公司,都將很容易獲得投資。
時至今日,除了互聯網這個投資者的“老相好”之外,中國農業也漸漸在投資者圈內“躥紅”,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寵兒”。
民以食為天,在如今食品安全危機層出不窮的情況下,農業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它不僅發揮著保障食品安全和國計民生,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傳統功能,還悄然擔負起提供再生資源、緩解全球資源危機、為人類提供綠色生存環境的新使命。
農業不斷放大的功能,自然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2010年,清華集團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2009年上半年間,共有69起創投或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農業企業的案例,金額高達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