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引擎》讀後感並代序
心懷使命者,願升高望遠,探悉未來;忠誠事業者,常佇立潮頭,劈波向前。在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過程中,再次研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林左鳴的“舊”作:《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引擎》,頓悟如上感覺,心生如此情愫。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再次吹響了深化國企改革的號角。集團公司組建之初就樹立了打造一個全球聞名、行業領先的國際一流大型航空企業集團的雄心。學習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我們認為集團公司改革的方向、前景和目標,完全符合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但如何打造一個現實版的國際一流跨國公司?找到一條順應客觀規律、符合航空工業現狀、切合集團公司實際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集團公司作為典型的國有特大型軍工企業,在新中國60多年成長史中從“共和國長子”到“共和國脊梁”,始終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在共和國建設發展的各個時期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麵對黨和人民的重托,率先突破改革的攻堅期、涉過改革的深水區,去贏得改革攻堅戰的勝利,成為我們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古語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說,進一步深化改革、永無止境地解放思想是集團公司當前之“事”,那麼,能夠實現“善事之器”在何處呢?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指出,要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鍛造並擁有一大批名副其實的企業家就是我們幹宏偉事業的“善事之器”。
回顧曆史是為了更好前行,比照他人是為了認清自己。當我們以曆史事實反思、循著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成長路徑走來時,當我們從國際視角出發、觀察跨國公司演進發展時,我們發現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於企業家精神,由此而堅定了前行的路徑:以企業家精神推動集團公司戰略的實施,為實現航空強國夢貢獻力量。
一、曆史與實踐證明:企業家是經濟的統帥,企業家精神決定了經濟發展的成敗
中國共產黨誕生至今,共產生了1部綱領和17部黨章。透過黨章的遞變,可以清楚地看到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始終走在不同時代的前列。可見,思想的魅力,貴在創新性,重在前瞻性。
林左鳴同誌撰寫的《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引擎》成文於8年前,當時該文乃是一篇學術論文。得到閱讀者們普遍肯定的是,作者能站在社會精神轉型的高度,突破固有指導企業發展思想的局限,以跨文明、跨文化、跨製度和跨曆史的視野研究企業家精神,形成標新立異理論構架的治學態度。如今曆史轉身,當我們站在現實的基點回望、再次研讀該文時,則由衷地讚歎作者的創新性思維和前瞻性理論,不僅為之擊節、與之共鳴,還由之深思。羅素說:“提到過去,每個時代都承認它是事實;提到當前,每個時代都否認它是事實。”這是人類曆史的悲哀,也是對當前的質疑。然而,從企業本身發展的曆史來看,無論過去還是當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是:企業家及其精神鑄就了企業的成功。
論及企業家精神,需先探討企業。企業的概念五花八門,各種論述莫衷一是。林左鳴同誌在對各種論述分析、評判的基礎上,循著行為和組織兩條交織的線索,對企業概念進行了新的界定:企業是一種行為主體,企業行為即持續理性地確定財富的過程;或企業是持續理性地確定財富過程的組織。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企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個國家的進步與穩定都與企業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正如經濟學家胡鞍鋼所說:“國家間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大國之間的國際競爭則突出表現為其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角力。”
企業的地位如此重要,而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引擎》給出了答案,“縱觀今天的世界,每一個知名品牌的前麵,都行走著一個或幾個引領它的卓越企業家。”事實也確實如此。就國際知名企業發展而言,IBM、可口可樂等世界500強企業之所以能在世界舞台上長盛不衰、屹立不敗,關鍵在於擁有一批成熟的企業家群體。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內企業的發展來看,正是任正非、張瑞敏等優秀企業家抓住時代機遇,創建和發展了華為、海爾等中國優秀企業,助推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令世界為之矚目。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一大批優秀企業家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以國家利益為重,著眼長遠,勇於擔當,以自主創新的謀略和膽識,在國際競爭中展示了中國企業家的魄力和勇氣、智慧和精神。曆史一次又一次證明,企業興,則國家興;企業強,則國家強。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家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工業國家企業組織是否完善,經濟增長速度是快是慢,關鍵看它有沒有聚積起成熟的企業家群體。
企業家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培養企業家的關鍵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作為企業的靈魂,必須具備獨特的精神品質,驅動他們不停創新進取,甚至猶如“神助”般地不斷做出精準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這種特質被稱為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精神的人格化、具體化,是民族精神表象的載體。因此,“當世界進入了科技日新月異,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民族精神就必須也隻能由最能體現時代特征的企業家精神來承載和表現。”在《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引擎》中,林左鳴同誌站在時空立體維度,從人格化層麵和社會文化的視角,剖析了騎士道和武士道精神轉化為企業家精神的根本所在,客觀論證了無論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在社會大變革的轉型過程中都構建了新時代的主流文化———企業家精神,這種轉型一方麵使企業家精神具有了時代性和民族性的特點,同時也使得他們在近現代實現了突破性發展和曆史性改變。站在曆史長河中反思,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在社會精神和文化轉型的策略上,由於在“全盤西化”和“冥頑不化”兩極中搖擺,最終喪失了迎頭趕上的機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仍然在探索著可供遵循的不同所有製企業發展的共同規律。在如何實現轉型這個問題上,林左鳴同誌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宗教文化、日本大和文化進行係統比照,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乏構建企業家精神的因子,指明了實現士大夫精神向企業家精神轉化的路徑———傳承士大夫精神中的優秀因子,使之轉化為“修身、興企、報國、富天下”的嶄新時代倫理。2010年,我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製造業產出占世界的比重接近20%。這表明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丟掉的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在經曆約170年後,又重新回到第一位。正是在“修身、興企、報國、富天下”精神的召喚下,一大批優秀企業家以國家民族的偉大複興為使命,鞠躬盡瘁、無私奉獻,才創造出如此驕人的業績。
沿著企業、企業家及其精神之間的關係和發展探究過來,我們發現當企業家的創造性決定著萬花筒般的世界經濟發展時,企業家精神就必然是轉動變幻萬千之萬花筒的動力之源。因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企業家及其精神都早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動力。若僅限於此,《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引擎》可稱得上是一篇論述嚴謹、觀點新穎、語言生動的學術論文。若果真如此,則是讀者的謬誤。60 多年前,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自序中說:“我不是‘為學問而學問’的。我是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誌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追根其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尋個明白。”並聲明自己的書“不是學究式的研究;而是從活問題和活材料,朝夕寤寐以求之一點心得。”梁老先生的這段話可以借作是對林左鳴同誌及其文章最好的解讀,亦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作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