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嶺村,地處湘中,坐落在大浦山山腳下,一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將存在劃分為兩半,山這邊的,叫浦山衝,河那邊的叫易家洲。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金嶺村村戶相對較為分散,再加上一攏攏旱土,水田,水塘,竹林,使得整個村子縱橫跨度足有三四裏。
現在鄉村交通發展迅速,一條寬闊的水泥馬路四通八達,幾乎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而那小河之上拱橋也是去年才翻修的。
六月的天氣,極為炎熱,整夜都得吹電風扇才能夠睡覺。
薑晨早已經把鬧鍾訂到了五點鍾,鬧鍾一響,就翻身起床,外民已經蒙蒙亮了。
洗刷過後,薑晨從冰箱拿出兩個幾天從鎮上買的包子,放入飯鍋裏熱了一下,就狼吞虎咽起來,最後還吃了一根黃瓜。
這時候,鍾表指針指到了五點十八分了。
他連忙拿上自己的工具,一個愛課牌電媒,遙控器,還有一個裝著二十五個竹雞門套的包包,就騎上女式摩托車,朝著大浦山趕去。
薑晨已經是讀大三,學的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就讀於南雲工業大學。
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薑晨接觸到了一個獵狩論壇,從此以後,迷上了電媒套竹雞。
這不,趕緊在一個論壇上認識的獵友的指點下,購買一個三百米遙控距的改裝版愛課電煤,還有竹雞門套。
接下來就是極為艱難得套雞之路了。
由於在學校,他隻能在周末才有時間,背著工具,乘坐公交車,跑上百裏路,去郊外很遠的山上去套雞,一開始連續一個多月,三個周末,次次空軍,連雞毛都沒有收獲一根,不過薑晨也是倔強的主兒,認準的事情就不會放棄。
最後在那獵友的悉心指點下,再加上李旭舍得花心思琢磨,逛各種獵狩論壇,學習各種抓雞前輩的各種帖子,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終於在第四個周末,花了兩個多小時,套住了一隻竹雞,徹底完成了自己的處丨女作。
於是,以後更是一番不可收拾。
這不,他知道老家竹雞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沒有什麼捕竹雞的同行,所以一放暑假,就急急忙忙趕回了家,連暑假工都不打了!
雖誰套竹雞的技術隻能算一般,每天出去放個幾堂,也就能夠抓雞兩三隻而已,不過他是樂此不疲。
抓到的竹雞,除了自己家吃之外,就是等到鎮上的趕集日,就拿到集市上賣給其他人,價格不低,每隻可以買到四五十塊,要知道竹雞並不大,也就五六兩而已。
不過現在的人,講究的是吃法,野味比家味好,竹雞怎麼說也是野味,所以在集市上很暢銷。
自從回家後,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月,竹雞也抓幾十隻。
不過最近太熱,進入了最熱的初伏天,竹雞換毛,抱窩,帶仔,性弱了起來,不愛叫,也不愛動了,引雞套雞的難度就更大了,一天能夠抓一兩隻就很不錯了。
所以薑晨隻能在早上五到八點這個時間段上山去抓雞。
其他時間,他改成放吊腳套,絆腳套和夾子一類。
“晨伢子,氣得這麼早,又去抓竹雞啊!”
薑晨騎車剛到拱橋邊,就遇到了背著魚簍,挑著扁擔竹筐的四春叔。
薑晨家住在易家洲,想要上山,就必須過河才行。
“是啊,四春叔,又放黃鱔籠了?”
薑晨停了一下。
四春叔是專門放鱔籠,周圍四裏八鄉的魚塘,水溝,水田,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是放黃鱔的老行家了。
“是啊!”
四春叔笑著點頭。
薑晨打過招呼,這才提高速度,絕塵而去。
....
摩托車停在了山腳下的馬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