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越王病危(2 / 2)

大家一聽,是啊,買了這個國債,也算是忠君報國了。雖然這個時代的忠君觀念還不像後世儒家統治時代那麼強烈,但是國家既然已經長期存在了,那麼忠君的思想也是相當的深入人心的,有機會表現一下忠君,總比沒有好。

這麼一想,許多人終於信服了張佑所說,並且有人開始購買這個國債。此後,接下來的日子裏,除了已經失去的江北之地,越國各地天天都有人運送大批的青銅戈幣到會稽山陰城,購買國債。

一個月之後,國債賣完,張佑終於為越王無疆籌集到了一千萬的戈幣。越王無疆在國債還沒賣完,隻賣出一些之後,便拿了過來,開始發放上次戰爭的獎賞換恤。

上次昭關之戰由於越軍慘敗,全軍覆沒。按照每個陣亡將士發五十個戈幣的低等標準,十五萬大軍,也得七百五十萬戈幣,再加上戰爭其他方麵的一些開支,一千萬戈幣花掉九百五十萬,最後隻剩下五十萬留在國庫做儲備,以備應急。

這筆錢花出去,雖然每個將士家屬領到的撫恤才五十個戈幣,屬於比較低的。但是張佑又給越王出了一個主意,即以後這撫恤每年都發。家裏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一直發到老人過世為止。家裏有小孩的,一直發到小孩二十歲舉行成人禮為止。這算是國家為陣亡將士家晨養老送終或者撫幼成人。

這些措施終於穩住了大部分原先那些陣亡將士的家屬的情緒,也成為越王無疆對國人仁信的證據,越王無疆重新贏得國人的支持。自此,自昭關大戰之後,一直風雨飄搖,一觸即發,隨時可能會發生動蕩的危險局勢重新穩定下來。

可惜,越王無疆由於箭傷受到感染,雖然越國的醫生極盡全力的加以治療,但是由於這個時代缺乏有效的抗生素,越王無疆的傷勢病情反反複複的發作好轉又發作,再加上越王無疆仍在病中仍然不斷地操心國事,這時候終於耗盡元氣,油盡燈枯,快要死了。

這對越國來說,無疑又是一樁極大的事情。在古典的帝王專製時代,一個大權在握的帝王一旦過世,權力發生轉移,極導致政治權力發生激烈的鬥爭,引發政局動蕩。可以說,這種政治製度下,帝王的身體健康,乃是最大的政治不穩定因素。

越王無疆顯然非常明白這種道理,也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了,終於認命。雖然越國已經立下太子有幾年了,其間並未受到什麼挑戰,一旦越王無疆薨歿,太子繼位當無大問題。問題是,這太子玉方才十三歲,按這個時代的標準,要到二十歲方能舉行成人禮,然後才能親政。這七年的時間內,要由太後和相國代為攝政。

現在越王無疆的王後和相國都姓馮,乃是親兄妹。問題是,太子玉並不是馮王後親生的兒子,隻是她的養子。如何越王無疆健在,這問題不大。如果現在越王無疆去了,那麼馮太後在宮內,馮相國在朝中,都足以一手遮天,那麼就極可能發生兄妹聯手,馮家篡位之事。

對於篡位之事,戰國時代的人們,已經不陌生了。至少北方中原齊國田齊篡奪原先的薑齊,晉國更是被三家瓜分而滅亡。而秦國在戰國初期也發生過篡位事件,這導致秦國在戰國初年商鞅變法之前,勢力極度衰落。其他比如鄭國,宋國等許多中原國家,因為發生篡位內亂,已經滅國。經曆過春秋時弑君三十六,逐君七十二的大時代變局之後,北方國家已經大規模的滅亡。人們對可能發生的篡位之事,已經非常敏感。

越國也曾連續幾十年,發生過三代弑君的政治亂局,導致國力衰落,到無顓先王的時候,方才扼製這種情況。但現在越國又出現這種兆頭,越王無疆現在大為後悔。早知今日,他就應該早一點把馮家打壓下去,至少宮內朝中要把一個人貶逐出去。

隻是現在顯然是來不及了。越王無疆一麵忍著渾身病痛的折磨,一麵抱著萬分沮喪的心情,以一種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召來張佑,問道:“張愛卿,寡人時日無多了。但寡人去後,無論宮中,還是朝中,馮家都將一手遮天,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