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募捐(2 / 2)

但是那些抱想自己過自己小日子的人想法,很快就被打破了。那則王書一發布出去,會稽令衙門的各個差役,從衙門裏出來,分散到各個大街上,挨家挨戶地動員各個商家捐獻多餘家財,以幫助國家解危濟困。

如果就是動員募捐也就罷了。可是這個時代,這些衙門裏的衙役,哪裏有動員別人募捐的經驗與技巧,更沒有相應的觀念。結果這些衙役們,理所當然地去各個商鋪裏,命令那商鋪的掌櫃東家們:“這越王書看到了沒有?現在大王命令你等向國家捐獻家中多餘錢財,以解國難,給那些為國打仗的將士們發入獎賞撫恤。”

那些大街小巷子裏的各個商家店鋪掌櫃東家們,頓時各個都怨聲載道。如果就如此也就罷了。偏偏那些衙役們,平時作威作福習慣了。對那些有些背景的商鋪還算客氣,對那沒什麼背景的商鋪,那就窮形惡像之極了。那些商家店鋪東家掌櫃們,不但家中有沒有餘財是那些衙役們說了算,應當捐獻多少,也那些衙役們說了算。結果就有很多商鋪錢不但都被搜刮走,商貨也都被刮走大半。甚至有某些讓那衙役們看不順眼的東家掌櫃們,店鋪中連錢帶貨,全部都被搜刮走,導致了那些商鋪再也沒法做生意。

那些被搜刮的商鋪淒淒慘慘,愁雲籠罩。那些衙役們則興高采烈,平起以往去那裏商鋪裏收稅還積極興奮得多了。平時去收稅也最多也就一月一次,而且每家商鋪都是有定額定量的,雖然也大可以中飽私囊,但是絕對不能肆無忌憚。而這次募捐,則根本沒有什麼定額定量,那每家應當捐多少,還不是這些衙役們說了算?那些衙役們當然就極其肆無忌憚了。結果當天下午就有許多商鋪被整得傾家蕩產。

那些衙役們興高采烈了,在這個時代,他們沒聽說過一句話: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結果,在最繁華的玄武大街上,兩個衙役到一家絲綢店鋪裏,迫使這有商鋪捐錢。不但當天做生意收來的錢全部被拿走,兩個衙役還令自己的跟班長隨們,把這有商鋪的絲綢全部搬走,說是給那些為國征戰的將士們做衣服。

這家店鋪的東家,名叫鄒正明,是一個比較老實的老年人,平時從不與人結仇,是一個老好人,也是那些衙役們眼裏的軟柿子,時不時便來打一下秋風。那店鋪東家也總是笑咪咪地招乎。不過,這天那老店主鄒正明則好生病在家裏歇著,把店鋪交給自己的兒子打理。

那鄒正明有三個兒子,其中老大老二都從了軍,這次還一齊跟隨越王出征,結果老大鄒誌春和許多戰友戰死的昭關。老二鄒誌秋則在越王嫡係的禁衛軍裏,僥幸沒死,跟隨著越王撤回了國內。

老二鄒誌秋撤回國內後,仍然在越王禁衛軍裏服役。不過,出去這麼長的時間,又經曆了大戰,越王便讓那些禁衛輪流休整一下,這一批正好輪到鄒正秋。鄒正秋回家之後,老父親得知自家老大戰死,傷心之下,便病倒了,鄒誌秋安排好大哥的後事,又安排好人照顧自己的父親,便來到店鋪裏,替父親看店。

由於那鄒正明平日裏從不對人說自己兩個兒子從軍之事,因此別人包括那些衙役們也都不知情。現在那兩上衙役帶著一班跟班長隨什麼的,來到店鋪裏,對這家店鋪極盡敲詐勒索之能事。鄒誌秋從軍有年,又經曆了這次的昭關大戰,膽氣被鍛煉得足足的,見這兩個衙役如此可惡,便上前同他倆進行理論。

那兩個衙役雖然見鄒誌秋一幅年輕力壯的樣子,但是想到他老子那幅樣子,便也沒放在心上,見來居然敢來找自己理論,便拔出刀來威脅他。

鄒誌秋本來想講理來著,沒想到對方居然如此行事,頓時勃然大怒,搶過一個衙役的刀,一刀殺了那個衙役。結果,這一刀,頓時這引爆了一個大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