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勝與敗(2 / 2)

一些楚國戰船成功地投降,極大地加快了戰鬥的速度。這支楚國舟師軍心早已崩潰,對於舟師統領更是怨聲載道。見到一些戰船已經成功的投降之後,那些正處於惶恐和迷茫當中的楚軍舟師人員,心想:“別人降得,難道我就降不得?”

因此,這場戰鬥,到了後來,投降的楚國戰船越來越多,越軍也越打越順手,到太陽在西邊落山之時,戰鬥終於結束。在水上戰鬥,戰鬥的痕跡消失的就是快,這段長江水麵,除了一開始被越軍發射的火箭以及其他一些火器燒毀的一些戰船木板還漂浮在水麵上冒著青煙外,再沒有其他的戰鬥痕跡。至於一些陣亡的兩軍將士,在講究人死為大,入土為安的中國,這屍體當然不能任由江水衝走。當戰鬥結速後,雙方將士便都自動地把掉入水中的屍體打撈上來。對這種行為,張佑也很支持,至少他知道,如果任由這些屍體漂浮在水麵上,順流而下,那麼很可能會因這些屍體腐爛而導致瘟疫的爆發。

這場水戰結束,越國舟師順利地取得勝利,可惜對楚越兩國的總體態勢,影響根本不大。這次越國十五萬大軍在昭關慘敗被殲,這個失敗實在太過嚴重了,這個幾乎把越國的精銳部隊一掃而空,已經動搖到國本了。

而楚國,則趁此機會,派遣軍隊向越國大舉進攻。由於在長江以北,越國已經沒有精銳部隊抵擋楚軍了,因此楚軍在越國江北的行動,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其中一路楚軍向北,先是攻滅了莒國,接著又占領了曾經作為越國國都的琅邪,徹底摧毀了越國在北方發展的基地。另外一路楚軍,則向故吳之地進攻,也很快占領了江北全部原來吳國的屬地,一直到達長江邊上。幸好越國還有一支天下無雙的舟師部隊,在越城江麵上,擊敗並殲滅了楚國舟師部隊,扼製了楚國渡江南下,繼續向越國腹地進攻的可能性。

在原來曆史上,這次昭關之戰,越國敗得更加慘重。不但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江北之地盡失,而且越王無疆也被殺。包括越王無疆,還有相邦馮無忌在內的越國整個國家的中樞機構,最高政務機關,也被一舉摧毀。這不但是被打斷了脊梁,也同時被斬了首。雖然越國舟師部隊守住了長江,把楚軍暫時阻隔在了江北。但是越國國內政局已然大亂,雖然太子玉在迅速在會稽繼位為王。但是由於太子玉年紀尚小,不足以鎮服全國。而其他那些在國內享有較高聲望的大臣,也都被一掃而空。結果導致會稽中樞沒有一個人能夠鎮得住場麵,也導致了新繼位的越王和他的朝廷能夠控製的地方,僅僅止於會稽一城之地。

而其他地方,則由於越國大量具有極大獨立自主性的封王封君的存在,這時候那些封王封君們,便幹脆以這次越王無疆戰敗給越國國帶來嚴重禍患為由,不承認會稽中央朝廷的權威和統治,甚至要求清算越王疆戰敗的罪過。這差點導致越國會稽中央朝廷和那些地方封王封君們爆發內戰,總算是因為外麵還有一個楚國在一旁虎視眈眈,咄咄逼人地施加了龐大的壓力,方才讓這種內戰最終沒有爆發。但是從此以後,越國的那些地方封王封君領主們,就各自自行其事,對越國中央會稽朝廷愛理不理的了。

楚國知道越國國內情況後,便派遣間諜進入越國,在越國各地之間,君臣之間,不斷地挑撥是非,製造矛盾,引發內訌,最終導致越國分崩離析。

對於越國具體什麼時候滅亡,自古以來便是紛爭不息的一個話題。以司馬遷為代表的一些正統史學家,都把昭關之戰,無疆被殺,當作越國滅亡時間。而另外一些人,則說越國此後仍有傳承,這時候不能算是滅亡。後來地秦始皇終一天下的時候,王剪帶領大軍南下,把楚滅掉以來,順手也把在會稽殘喘苟且的越國給滅了。

不過,秦始皇死後第二年,天下反秦,越國王族的後裔,又趁機複起,重建了越國。這個重建的越國史稱東甌,後來被漢武帝滅亡。自此,越國才終於不再出現於史書上,算是徹底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