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越國諸王(2 / 2)

宋王?張佑被這個詞雷得外焦裏嫩,這明明是越國嘛,怎麼會跑出一個宋王來?還本次春狩將軍?就是說,這次還是他擔任春狩的最高指揮官?

張佑滿腔疑問,身邊隻有武清算是可以信任的人,便連忙問他道:“武清,這是怎麼回事?這明明是越國嘛,怎麼還跑出一個宋王來?還當了本次春狩將軍?”

武清雖然是一介武人,對此倒也很了解,正想說這很正常嘛,有什麼好問的,但突然想到張佑來自於中原,對此不太了解,便對他解說道:“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主上來自於中原,而中原諸國都隻有一位國王或者國君。所以對我們越國又跳出來一位宋王感到奇怪。而我們越國不一樣,是有許多王和君的。每當要出兵征討他國,必然會有一位王或者君出來擔任將軍,掌握大局。”

張佑不由得有些目瞪口呆,這越國有許多王和君?這以前還真沒注意到。便連忙又問武清:“這越國怎麼會有許多王和君呢?以前沒聽說過。你給我仔細說說。”

武清不以為然地說道:“這是很平常的事啊,你以前沒注意啊?好吧,那我就給主上說說了。這話呢,要從一百五十年前,雄才大略的先王勾踐說起。句踐戰敗,繼而又臥薪嚐膽,使得越國重新強大起來,滅吳之後稱霸中原,使得中原各國向我越國遣使入貢,達到功業的頂點。到勾踐晚年的時候,自知時日無多,便立長子朱句為儲君,明令自己身後由他繼位。但是,勾踐除了長子朱句之外,還有許多兒子。他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其他的兒子由於未能繼承王位會受苦。於是,對其他兒子,統統都賜封王號,授予封地。後麵幾代國王又封了一些宗室王,也有一些宗室王因犯事被降位為君,一些有大功於國者,則被賜封為君,因此,這越國便有許多王和君了。”

原來這麼一回事,張佑明白過來,原來這位宋王並非是中原宋國的王,而是越國國王自己封的一個王。但這些王和會稽的那位越王都是王了,如果見麵的話,彼此怎麼相見?張佑不由得好奇,便問道:“那這王與君,如何與會稽掌管全國的王王相見行禮的?”

武清答道:“這件事,當年的先王勾踐早就想到了。他在把其他兒子都分封為王時,就已經立下規矩。即便會稽朱句繼承王位,擁有了對全國的發號施令的權力。但是與其他的王相見,仍然隻行兄弟之禮,不得行君臣之禮。以後曆代相沿成習,那些王和君們,幾乎和會稽的那位,平起平坐了。那些王和君都有各自以封號為名的城池領地,在自己的城池內,可以發號施令。而會稽的那位,則被稱為眾王之伯,長房王,眾王之王什麼的。反正,不管什麼年紀的外地封王,見了會稽的那位王,行見兄長之禮即可。”

張佑不由得愕然,問道:“那全國有那麼多的與大王近乎於平起平坐的封地王,那大王的權力豈不是很弱勢了?”

武清點頭答道:“那可不是?當今天下,若論國王權勢,實乃以秦國最強,所以秦國秦孝公能夠任用商鞅為相,進行變法圖強。而越國國王權勢最弱,若相強一點點那也是非常難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持續幾十年的三代弑君之亂。就算當今無疆大王,已經持續在位二十年,也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和權勢。但是他在國內的權勢,仍然不能與中國諸國相提並論。”

張佑又問道:“那你知不知道,當今越國,除了那高台上的宋王外,還有其他的那些王?”

武清說道:“那很多啊。現在越國國內比較活躍,比較有名氣的,有搖王,幹王,荊王,鴻王等王。還有周宋君,餘複君,上舍君等等幾位比較活躍,為許多人所知。還有其他的一些王和君,平常很老實地過日子,不大為普通國人所知。但是他們的實力和能量,也未必就比這些活躍的小,甚至更大也有可能。”

張佑心說,難怪當今天天下紛紛變法,而這越國卻一點動靜也沒有,敢情這越王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支持一場廢除諸侯世襲的變法啊。

正在這時,那個高台的宋王已經演講完畢。接著開始發號施令:“鄞鄉侯,你率本部軍士,為此前北上春狩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