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接到出兵的命令後,不敢怠慢,急忙準備出戰。按照這個時代封建領主出兵的普遍規則,他需要自己準備武器裝備和糧草,戰車和馬匹。但是在越國這裏,進行了很多的變通。由於越國境內水網遍布,水路交通發達,這導致了越國船舶製造業早早就發達起來,主要的大宗貨物運輸也都走了水路。
與此同時,陸路交通顯得相對不重要,那就不免受到了忽視,因此,越國造車技術不發達。再加上越國境內除了水網密布外,另外就是丘陵遍布,戰車衝鋒極其不便。因此,越國一直沒能形成戰車部隊。陸軍就隻有步兵,越國水軍到在隨著造船業的發達而老早就發展起來,這個時代已經建立了一支強悍的舟師部隊。
鑒於這些原因,所以,張佑隻要準備好三百步兵的裝備和糧食就夠了。裝備好說,張佑已經給手下一個營五百人的士兵,一人配了一把長槍或者長刀等兵器之後,又讓鐵堅繼續努力,又給每個士兵打造了一把備用兵器,以便原來那把兵器損壞了隨時更換。
但是糧食就夠嗆了,張佑領地裏本身就不產出糧食,他們平吃糧,都要去市場購買。偏偏這個時代,糧食經常被當作戰略物資加以儲備,動不動就漲價,再經常缺糧,一時之間,讓張佑到哪兒去購買足夠的糧食?
好在,這次姑蔑城這次受到楚軍攻擊比較急,過來傳令的信使裏,居然有一個熟人,就是薑策。他對張佑說道:“姑蔑城裏至少儲備了一年的糧草,你這裏既然沒有糧草,那就不必自己準備了,到時候我說服家主,從姑蔑城裏給你撥糧。”
糧食問題不用擔心了,戰車和馬匹越國境內用不上,張佑便讓鐵堅急匆匆地趕製出一批鎧甲之後,便帶著這三百人的小小領主武裝,向姑蔑城進發,前去支援計家。
由於軍情緊急,薑策便安排張佑三百人的領主武裝,從句章港口上船,從海路走到會稽,休整一下,然後又從會稽轉船,沿著富春江,桐江,衢江一路溯遊而上,三天後在衢江中遊的地方下船,就到姑蔑城了。
這姑蔑城,就建立在衢江中遊的地方,比起現代的衢州城,稍微下遊了一點。這時,衢江也稱姑蔑江。張佑沒想到,上一次從姑蔑城到會稽,走陸路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從會稽到鄞鄉又花了一個星期左右。而這次緊急行動,走水路居然隻花了四五天,這還是逆流而上的速度。
這個時代,所謂的圍城戰,隻是進攻方攻擊的時候,把士兵撒開,圍繞著目標城池,用弓箭進行遠射壓製,搭起雲梯向上攀爬,或者用各種攻城器具,進行各種攻擊。但還沒發展到把在一座城市四麵圍住,挖掘濠溝,建立營寨陣地,讓城裏麵的人出不來的地步。所以,隻要進攻方沒有發起攻擊,一座城市基本上還是自由的,對外關係並不斷絕。所以張佑很輕鬆地便進入了楚軍重兵圍攻下的姑蔑城。
進了姑蔑城之後,便進去見過了這座城市地守將,計家家主的嫡長子計均平。從計均平那裏,張佑得知這次九江饒地的楚軍,已經圍攻姑蔑城十來天了,雙方互有傷亡。目前其他物資倒不缺乏,但麵對楚國三萬大軍,這座城裏,兵力卻不足三千,雖然占據守城的優勢,但還是有些不足。
而目前計家家主計無財正在會稽竭力活動,希望能夠說服越王直接把屬於中央的軍隊派出來,或者說服其他一些比較大的領主出兵相助。但是越王雖然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派兵援助,但越國中央軍隊卻磨磨蹭蹭,行動遲緩。借口一大堆,什麼兵器不足啦,糧草不濟啦,還需要準備啦等等一大堆借口。總之,中央軍隊出兵的事,越王一口答應,但是下麵的人,就是千方百計的拖延。正是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而其他的那些領主們,卻都嘻嘻哈哈,躲躲閃閃,每次說到這事時,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對出兵的事,也是盡量的拖延。看起來,會稽城裏的越國君臣們,好像挺樂意姑蔑城被楚軍所奪,看計家倒一場血黴。也許是計家太過有錢了,讓那些達官貴人們,都眼紅了。
到目前為止,隻有張佑接到命令之後,因為根本不知道會稽的情形,二話不說,就帶著三百人就來了。對此,計均平表示很感激,但是三百人在他眼裏,也隻能算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罷了。
正說著,外麵突然警鍾大響,楚軍又來攻城了。於是,城內的守軍士兵們,便紛紛從營房裏跑出來,跑到城牆上去,堅守自己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