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尚省哭笑不得,說道:“孔丘三千學生又不是一下子全部收過來的,而是在一生當中慢慢地收過來的。其中還有父子兩代人,甚至祖孫三代人都是他學生的呢。後麵收的學生,其實都是前麵收的一些學生代老師教他們學問的。我們墨家的墨子也是一樣。要不然,那麼多學生怎麼可能教得過來。這一下子收一百多個學生一齊來教育,實在忙不過來,倒時候我恐怕自己會誤人子弟啊?”
張佑說道:“不會誤人子弟,教得再差,總不他們沒受教育要好。而且,我有辦法讓你同時教育那麼多學生。過兩天你就看吧。”
公尚省說道:“好,那我就等兩天,看你有什麼辦法?”
兩天過後,在張佑調用一部分軍隊,臨時趕工出來的一個大茅草棚子裏,豎起了一塊也是村中工匠臨時趕工出來的大黑板。張佑站在那塊大黑板下麵,拿起一支也是臨時趕製出來,很山寨的粉筆,在大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阿拉伯數字:“1”,然後對著下麵一百多個小腦袋和旁邊一個大腦袋,說道:“這個是一,表示一個東西的意思。”
下麵的一百多個小腦袋似懂非懂,一片迷糊,張佑便豎起一根手指頭,說道:“這個一就表示一個的意思。比如這一個手指頭,就是1。”
這一下,下麵有些比較靈光的小腦袋就明白了,紛紛也學著張佑,豎起一根手指頭,稚嫩的嗓音響起:“一根手指頭,就是1。”
另外一些不太明白的小孩,在身邊夥伴的示範下,也都明白了,於是也豎起了一根手指頭,說道:“一根手指頭,就是1。”
接下來,張佑又教了他們2和3,然後,就讓他們自己在小黑板上寫。
這自然是張佑從後世引進的課堂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以現在的技術條件,完全可以做到。無非就是黑板和粉筆兩樣東西而已。越國木工技術早已發達, 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學會了用竹木建造幹欄式房屋,創造了卯榫技術。很早之前,也發明了船隻,用於水上航行。木工技術早已普及到民間,製造黑板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
因此,他在村子裏一找就找到一個人,姓木,名叫木九,以前就是木匠。後來由於杜武在這兒要求大家都是煮鹽,禁止幹木工活,其他木工都仗著自己的一身技藝,跑到別的地方去謀生了。但是,當時他年紀較小,膽子也小,跑不動,也不敢跑,便留了下來。於是,張佑便找到了他,讓他給做了一塊大黑板給老師用,又做了一百多塊小黑板小孩學生用。當然,這黑板,隻是木板塗了一層黑灰漆,標準的山寨貨
而粉筆這玩意同樣沒什麼技術含量,原料就是石膏,生石膏是藥材。讓人去句章城裏藥店買生石膏,兩三個單孔戈幣一斤已經是高價。買來生石膏燒成熟石膏,放進木九製作的木模裏,加粘土融水攪拌,之後曬幹即可。質量雖然沒法跟後世工業產品相比,可在黑板上能留下清晰字跡,管用就行。
現在張佑教完了三個數字後,便毫無廉恥地對剛才在一旁觀摩的公尚省說道:“以後用這種辦法,我教這些小孩們識數算賬,你教他們認字識字。也不要他們長大後有多大賢大能,隻要能識字算數就可以了。這應該不是難事吧?”
公尚省總覺得這種方法,和他以前讀書時,老師手把手,一對一的教學方法不一樣,實在感到別扭,皺眉說道:“這樣不分良莠,一起教他們,不太妥當吧?”
張佑笑道:“沒事沒事。教這些小子,就是讓他們以後做生意幫著記賬的。能記會算就行了。真是好的讀書苗子,有能為大材的可能,你自然仍然可以帶著繼續教導。到時候,一切費用我包了。”
先秦時代的人們,畢竟思想開放,包袱遠沒有後世那麼,接受新東西非常快。公尚省很快便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這個新式的教學方法,在這裏興高采烈地當起了啟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