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助程序員起飛(1 / 1)

最近,我們剛剛推出了“免費軟件起飛計劃”。實際上,這也是我之前跟陳天橋交流時,、他做的“18計劃”給我的啟發。盛大針對的是中小遊戲公司,我則一直對互聯網免費軟件情有獨鍾。  大家用互聯網,除了瀏覽器還要用到很多軟件。但是,本來軟件企業因為盜版問題就很難做,而互聯網時代免費又大行其道,很多互聯網軟件找不到商業模式,盡管它可能有龐大的用戶量。很多網遊公司拿到了風險投資,但少有互聯網軟件公司獲得投資。  像360軟件本身也是定位於互聯網免費安全工具,在運營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我覺得,很多互聯網免費軟件實際上是有價值的,不過是由於開發團隊有某些方麵的不足,所以很難獲得商業上的突破,如果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就能釋放出潛力。

從我接觸的一些互聯網軟件團隊來看,我有幾個感覺:他們幾個人就能做出有意思的小工具,有一定的產品感覺,但不具備大規模的商業運作能力,做到一定程度時就失去了方向感;他們往往不懂得怎麼去做市場,建立軟件品牌;他們也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有些軟件可以賺點小錢,發展到三五十人的規模,就又會碰到管理關,想融資還會碰到資本關。

從一個小軟件做成一家比較成功的企業,要經曆很多“關”。我本人也是程序員出身,程序員的優點就是技術特別強,自己基本就能搞定一個產品,但缺點也很明顯,一般都是溝通方麵,特別是跟非技術類的人溝通存在障礙。很多技術人員智商很高,情商很低,他不太願意做市場、營銷這方麵的事,不善於管理,不懂如何跟資本溝通,他判斷對方往往是以懂不懂技術為標準。所以,我覺得中國的程序員創業要想成功,比一般做網站的人更艱難。

這就是我們現在做這個計劃想解決的問題。很多人本身確實是有能力的,但隻擁有這些能力是不足以成功的,還需要補充很多資源,可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缺這些東西,也不承認自己缺。而像我曾投資過的迅雷,兩個創業者就很謙虛、開放,他們當年找到我,不僅僅是需要錢,也需要運營方麵的指導。迅雷的很多產品規劃我都參與了,還規劃了整個商業模式,幫助他們給投資人牽線搭橋。所以,迅雷從一個很不起眼的下載工具迅速成長起來了,當年比它大很多的類似軟件往往都曇花一現,成了過往煙雲。

其實,很多軟件都具備這種能發展起來的潛力,他們就是缺某些方麵的能力。我原來通過天使投資做了一些工作,但覺得很累,個人的力量太有限。現在360發展比較健康了,我就跟紅杉資本和高原資本商量,有沒有可能把我的個人行為變成組織性的,來幫助有潛力的互聯網軟件小團隊,沈南鵬和塗鴻川對此也很認同。

對於創業小團隊,我經常講創業不等於一定要自己什麼都獨攬,很多時候你不具備一些資源,就要借船出海、借雞下蛋,借助那些成功公司的資源和平台,實現用戶共享、利益分攤。我希望,360不僅自身能把互聯網安全產品做好,也可以成為一個平台,讓很多優秀的互聯網軟件一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