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做事越和諧越讓人接受(2 / 2)

宋江為了把梁山壯大,求才如渴,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開始時宋江心不夠黑,臉不夠厚,手段不夠高明,到後來就能非常靈巧地運用各種手段大行厚黑之道了。這次他當然吃定了李應。

最絕的是,宋江還一一把自己是如何吃定李應的手段顯示給李應看,並輔以詳細的講解,李應一步步無處可逃,無話可說,知道自己已入局中,隻好任他擺布。這一點淮陰侯韓信做得也很絕。

傳說韓信有一次路過一個地方,樹上有一個孩子朝他頭上撒尿,他不僅沒有發怒,反而給他一些銀子,故意鼓勵那個孩子。於是後邊來了楚霸王項羽,這個孩子又朝他頭上撒尿,被項羽撕成了兩半。

韓信非常有心計,裝孫子裝得非常絕。他有一次同人打架時,被別人整得沒辦法了,隻好按人家說的,從人胯下鑽了過去,才逃得了性命:要是他不裝孫子,肯定過不了那一關,更沒了以後帥台封將的事。

事實上,要是韓信在功成名就以後,像張良一樣激流勇退,或者繼續裝孫子,絕不會引起劉邦的猜忌,最後丟了性命。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男兒膝下有黃金”,深諳此理的宋江如獲至寶,要不然也不至於這麼看輕自己,給新近上山的李應下跪,害得與他明爭暗鬥的晁蓋,不得已也給李應下跪。

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不用說又是宋江贏得了勝利。而李應更是損失慘重,好端端的一個大莊子,就給“一把火都燒了。”並“將家裏一切箱籠、牛羊、馬匹、驢騾等項,都拿了去。”宋江在被逼上梁山之前,死也不答應落草為寇,還哭了幾回方逃脫,但這次他對李應如此不惜手段,誓在必得,可見他已將梁山事業看得極重,內心早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哥。

晁蓋原就邀請宋江投梁山,宋江不願落草為寇,落得個盜賊聲名,隻要還有一線希望活下去,他就不願上梁山,後因題反詩,被判殺頭之罪,世俗社會中已毫無他的容身之地,不得不投身梁山。

宋江也是被逼上梁山的,因此宋江非常了解豪傑們不願上梁山的心態。當然,也懂得怎樣才能逼他們上梁山,在收秦明時他就用了此招,現在是故伎重演。

以前對於逼上梁山,我們理解得不夠,現在真正明白:原來但凡一個人要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就跟死一次差不多,甚至比死更痛苦。

宋江用計謀是卑鄙的,但在這背後是一顆可貴的心:積極改變現狀,帶領大家過新生活,為此他不管別人怎麼說,甚至不顧當事人感受。這種不近情理顯示了決心。

李應不過是一個小角色,宋江小題大作的意義在於一個都不放過,並絕對尊重每一個盟友。

一方麵他斷了李應後路太狠,一方麵又給足了李應麵子,種種這些,都體現了宋江為人的謙讓之道:誌在必得,同時謙謙有禮。

這種軟硬兼施、剛柔並濟的管理手段實是一種極高境界,試問有多少好漢能逃過宋江“溫柔的魔掌?”不,沒有,一個沒有,絕對沒有。各位看官,恐怕你也未必是宋江大哥的對手吧?

宋江兵法:

1.斷人後路不如給條生路,更能收服人。

2.請君入甕,甕口必大,甕中必是光明。

3.含笑解釋自家手段,讓對方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