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該出手時先出手(2 / 2)

宋江上梁山前,性格軟弱,優柔寡斷。

宋江上梁山後,性格剛強,判斷迅速。我們仔細一想,要是宋江該出手時仍不出手,最後他能當梁山泊之主嗎?

這一點劉邦做得非常好,他給項羽逼到了漢中,臨走時把入蜀的棧道全燒了,以示不會回來,後來時機成熟,便“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又殺了回來;以後的戰爭亦是如此,他老是失敗,可為了做個王者,仍一次一次伸出了手,硬著頭皮出來跟項羽爭霸;要是他明知失敗,但不敢出來,便什麼也幹不成。

宋江也好,劉邦也好,都有韌性,同時都果斷,這兩點乃是他們稱王的重點。

晁蓋在逐漸大權旁落的時候,主動要斬石秀、楊雄兩個來投奔的人,說他們敗壞了梁山的形象,意在顯示自己的老大地位;宋江對此持不同意見,說出了一條一石四鳥的計策:

第一,率兵去打祝家莊,滅了那些要與梁山作對瞧不起自己的人,便是重新贏得了榮譽;

第二,保護那些以梁山為榮的人,給他們一些實際利益;

第三,這回是肥肉自己送上門來,可以名正言順的殺之而奪其食;

第四,還可以就勢收伏一些想要投奔梁山泊,卻又三心二意的人。

由此可見,晁蓋乃是個短智的莽夫,易怒,少謀略,謀事不如宋江有心計。宋江行事考慮周全,並且他在掌握了時機以後,又不免安慰了一下晁蓋,輕輕地訓斥了石秀與楊林:“便是宋江,倘有過失,也須斬首”。此為安撫法。

好一個“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法。宋江的大棒直打晁蓋,笑他無智;宋江的胡蘿卜則給石秀二人吃,為的是收買人心。

梁山人馬攻打祝家莊的決策,是由宋江定下的,這是一個大膽而有效的舉措,其原因是祝家莊對梁山懷仇怨,這種仇怨必將引發事端,現在不衝突,將來也會發生衝突,那是遲早的事,冤仇已經結下。

與其被動還手,不如主動出擊?

那麼遲早要來的事,就讓它早些來吧,早些解決,心中免得為之提心吊膽。這是行事的一個原則:該了結的就早了結。

其中還有一個妙處,那就是與其讓對方找你的麻煩,不如我找對方的麻煩,主動出擊,占有更大的優勢,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對我方是大大有利的。

比較被動的事情,盡量轉換為主動,增加對事情的控製力量。

至於攻打祝家莊所能帶來的好處,宋江已向晁蓋說得很清楚了,此處不用詳述。

總之,宋江決定攻打祝家莊,這一決策是很合時宜的,對宋江本人而言也有很大的好處。宋江上梁山後,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功業,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心中不免有點發虛,總想找準機會建一大功,以便證實自己的才能,在弟兄們麵前奠定自己的威信,宋江向晁蓋請戰,願意親率人馬攻打祝家莊,其目的就在於此。

宋江兵法:

1.忽然發威,效果驚人。

2.攬事即攬權。

3.為了討好手下,不怕得罪老大。

4.遲早要解決的問題,提前一步解決。宋江主動攻打祝家莊,好於梁山被祝家莊攻打。凡事主動,可以做主。

5.主動出擊,對方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