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九分謙讓,一分不讓(2 / 2)

心在山東身在吳,

飄蓬江海漫嗟籲。

他時若遂淩雲誌,

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題完反詩後大醉。不久事發被江州奸吏黃文炳告發,打入死牢,被判斬首。於是才有了眾英雄劫法場,於是才有了宋江上梁山,於是才有蕩氣回腸的一部《水滸傳》。

宋江謙讓手段六:

忍讓到底,

到底不讓。

謙讓君子,

心自豪壯。

此道要點:書生忽然變狂生,自然嚇倒天下人。

宋江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忠厚仁義,且能於危難中不驚不亂,可謂讓人信賴。所謂的“及時雨”就是講他能解人疾苦,這樣的人心理素質當然不錯。長期謙讓,說明他心態平和。

但越是這樣的人,發起狂來不得了,宋江就是這種狂人。

別人以為他是書生,其實他骨子裏是狂生。

別人隻知道他謙讓,誰知道他心裏絕不讓他人?

人一發狂就出名了。

隻要你把握發狂的火候,你就可以占領局麵、影響眾人。

宋江發狂,真情流露,大有孔子讚美的“今是而昨非”的自我革新精神?

宋江這一狂好?天下人都知他是狂生。宋江之名本不太大,江州潯陽樓題了反詩後江湖中人才尊他為老大。

最可貴的是,宋江此次發狂後就再也沒發狂了,在梁山一直保持謙虛作風,宜乎為眾人領袖。

我們來看宋江的反詩: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此二句表明宋江與所有知識分子一樣,想走科舉取仕的道路,效力於朝廷,成就一番大事業,光宗耀祖。宋江不是天生的反骨。“長成亦有權謀”,表明他的自信,自度滿腹經綸,善於權謀之術,並認真研習過。可見後來宋江成事,不是一種偶然,而是有著本身的能力,此二句說明一點:宋江是個有來路的人,是個有底氣的人。

“恰好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猛虎臥荒丘,表明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是所有懷才不遇者的共同感受。許多做大事者都是從這種境遇中爆發來的。宋江敢以猛虎自比,再度顯示他的自信。

“不幸製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古代犯人的臉上要刺字,便於辨認,走到哪裏都知道他是個罪犯,一輩子都洗不掉,夢想入朝做官的人卻落得這步田地,宋江心潮難平,產生巨大的心理失衡。此二句揭示宋江現在的境遇,並暗示出他心有不甘。

“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這是這首反詩的詩眼,明確表明宋江複仇的決心和勇氣,他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值,要複仇,最後要達到“血染潯陽江口”的地步,可見其仇恨之深。宋江,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

大誌向產生大行動,從而催生經天緯地之大才。

宋江不鳴則矣,一鳴驚人。晁蓋等人的豪舉隻不過是像“智取生辰崗”這樣的搶劫勾當,宋江卻直接題反詩,就這節骨眼上講,宋江的氣勢蓋過了晁蓋老遠?

宋江兵法:

1.沉睡百年,一朝爆發,自然驚天動地。

2.鬥誌一旦喚起,便永不回頭。

3.視不歸路為最大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