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喜平時在電腦上隻是看看新聞,對打字排版這一套操作不熟,又不願費神費力動筆去寫,常常叫姚誌明替他完成這一類文字材料。姚誌明也不覺得費事,到時隻需把自己寫的那篇跟網上或處裏其他人的兩三篇文章揉和揉和,便又改頭換麵地成為了署名為譚亞喜的文章。
本周的專題學習為“自選動作”,內容是童處長的業務講座。由於要搞工會活動,講座安排到上午舉行。唐璐璐提出的把講座順延到下星期、以便一早就去玉屏鎮的建議沒有被采納,童勁鬆道:“這樣不好,很容易造成一整天都在遊山玩水的印象。上午學習一個鍾頭再出發,正合適嘛!”
講座在星期五上午9點準時開始。童處長授課的題目是“牢固樹立接待也是生產力意識,全麵提升接待工作水平”。他從公務接待的曆史沿革講起,講授了接待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公務接待禮儀與規範管理、接待工作如何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等內容,涉及從接待方案製定到吃、遊、住、行安排等各個環節。其中,也穿插引述了市委、市政府關於接待工作的文件精神和具體規定。最後,童處長特別強調:“我們每一個工作人員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把好廉潔自律關,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淡泊名利,樂於奉獻。”
童處長的講課旁征博引,但側重於理論和政策,不像平時說話時那麼幽默風趣,大家不免感覺有些困頓。倦意襲來,連坐在童勁鬆一旁的譚亞喜也忍不住打了個哈欠,引得童處長斜眼瞪了他一下。
10點半,講座結束了,群情陡然振奮起來。唐璐璐略帶誇張地歡叫道:“搞活動囉!大夥兒把‘彈藥’備足,不夠到我這兒來借哈!”
市接待處有3輛公車,分別歸童勁鬆、程海平、譚亞喜使用。童處長的那輛新款本田當然性能最佳、舒適度最高,程海平從縣上帶來的那輛帕薩特次之,譚亞喜坐的豪桑再次之。豪桑原是童處長的座駕,也是當初接待處獨一無二的小車。幾年的風雨兼程,其老態已從裏到外地顯現出來。隨著小車的增加,司機增加到3個,童勁鬆的司機魏勇也成為了小車班班長。
一行11人分乘著3輛小車出發了。童處長的車在前,程海平的車居中,譚亞喜的車壓後,一如接待處領導班子的排位順序。程海平安排姚誌明等3人留下來值班,下午再趕過來參加活動。
臨近清源縣城,童處長的車速慢了下來。唐璐璐開了車窗向前揮手,勞新華超了過去。不久,就看見黃軍已經迎候在了高速路出口處。略作寒暄後,縣政府辦的車跑到了最前頭領路。按原定計劃,他們到玉屏後再吃午飯。
車窗外的景物有如巨幅的山水畫長卷不斷展現又飛速閃過。一抹水墨般綿延的遠山,被油菜花鋪染得金黃燦燦的田疇,曲曲彎彎流淌不息的小河……所有這些程海平都再熟悉不過了,但他依然感到新異而親切,心中湧起似水的柔情。
途經的一個集鎮正好逢場。街道就是市場,道路兩側的攤點一個緊挨著一個。針織百貨、農副產品應有盡有,熱氣蒸騰的饅頭、包子、油凍粑和煎餅、油條、豆腐腦、酸辣涼粉等熟食散發出勾人食欲的香味。趕集的人們背著背篼、抱著孩子、牽著牲畜、拎著家禽,擁擠在一塊兒扯開嗓子叫賣叫買,時有雞鴨豬羊的嘶叫聲喧囂其間。前頭的車輛不得不長按著喇叭不停鳴叫,在人流中間蝸牛般地蠕動。有個載運煤炭的貨車司機從駕駛室探出腦袋,臉紅脖子粗地吼叫著:“讓開,讓開!你們找死哇?”車頭前的那些大爺大娘隻是向他投去漠然的一瞥,慢騰騰地往路邊挪動一兩步,讓汽車緊貼著身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