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場 好事多磨(2)(2 / 2)

嚴含梅過起了相夫育子的幸福生活。後來,她調進縣職業中學,擔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夫妻倆恩恩愛愛,事業有成,連續幾年被學校評為“五好家庭”。

去年“三八”節,張亞龍和嚴含梅作為縣電視台“婚姻與家庭”欄目的嘉賓,攜手走進演播室,接受了佟鴿的訪談。夫妻倆各自娓娓道來,滿含著濃情蜜意,聽得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佟鴿如癡如醉:“張局長、嚴老師,真的好敬佩和羨慕你們呀!從你們身上,我領會到了幸福婚姻的真諦,那就是牢記家庭責任,追求事業精彩,堅持相濡以沫,愛情地久天長!”

彭秀蓮15萬元到手,一夜之間成了富婆。她不止一次地對別人笑言:“就當是把張亞龍賣了個好價錢,劃得來!”

一年後,全縣糧食係統進行體製改革,政企分開,人員分流。鄉糧站作為下屬企業,同樣在改製之列。彭秀蓮的年齡、文化、關係背景等都居劣勢,成為了第一批被分流的人員。

改製不是針對某一個人的。比彭秀蓮資格老的正編職工都得下崗,何況她還是當初走後門進去的非在編人員。方案既定,彭秀蓮在拿到15000元的安置費後,簽字同意了結跟單位的關係,從鄉糧站下崗了。

人閑適慣了就回不到從前了,彭秀蓮想都沒想過再回老家去種田種地。雖然沒有了單位和工資收入,但她照樣衣食無憂,用不著像其他下崗職工那樣自謀職業,出去擺攤、開店什麼的。

彭秀蓮仍住在鄉政府裏——那套50多平方米的住房是當初花3500多元的房改優惠價購買的。張亞龍離婚後淨身出戶,包括所有家具和電器等也都留了下來。這也是彭秀蓮覺得張亞龍還算有良心的地方。

彭秀蓮優哉遊哉地過著讓不少人稱羨的小日子。兒子早晨在外買早點吃,中午在學校搭夥,晚上鄉政府有夥食團,吃飯睡覺基本不用她管。父母離異後,兒子沉默寡言,顯得更加懂事了。彭秀蓮很是省心,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打牌玩樂上。

若不是受到他人鼓動,把手邊餘存的12萬元悉數投入所謂一本萬利的仙人掌生意,彭秀蓮輕鬆愜意的好日子還會繼續過下去的。

一場噩夢醒來,騙子公司許諾的高額利潤一分未得,彭秀蓮的12萬元血本全都泡湯。哭天搶地過後,她不得不麵對現實,先後在幾家飯館裏做過端菜洗盤子的雜工以維持生計。後來,兒子考上縣裏的高中,彭秀蓮隨之進城,開了個賣米豆腐的小吃店。

彭秀蓮自做的米豆腐及配製的香油、麻辣調料品質上乘、新鮮衛生,味美可口,價格又不貴,生意也越來越好。由於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忙得腰酸腿疼的,又覺得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錢,拿去輸掉心痛得很,彭秀蓮難得再打一回麻將了。有人約她晚上打牌,她不是說“店裏頭事情還多,實在搞不贏”,就是說“硬是累稀了,眼皮子一直都在打架,現在隻想上床睡覺”,一概推脫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