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忍不住問道:“您不覺得現在的修行生活太清苦了嗎?”
“裟婆世界的本質就是苦的不圓滿的。人生一切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淨空神色泰然地說,“我們不可能在世間滿足自己所有的追求與欲望。人的欲望一旦落空,就會產生痛苦。一切苦難的原因在於人有無限的欲望,必須革除貪欲,才能消滅苦因,斷絕苦果。我出家修道,就是要正信仰、求正道,不斷去惡積善,修身成佛,到達智慧和解脫的彼岸。如果我仍然執迷不悟的話,最終隻會自取滅亡,就像穆慶一樣。”
淨空接著說:“當受戒的僧尼通過受戒儀式,發誓守戒時,便意味著領受了戒體。戒,在佛教裏很重要。釋迦牟尼佛在涅槃時,囑咐徒弟們要‘以戒為師’。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定慧等持方能開悟。”
“那,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才能持戒呢?”久未開口的黎秀麗發問道。淨空剛才說話時,她似懂非懂地點著頭,愁雲卻始終籠罩在臉上。
淨空道:“那倒不一定,在紅塵中同樣能夠持戒,關鍵要看能不能做到心如虛空,就是放下無窮的貪欲和固執的己見,解除內心大大小小的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起來。到那時,就可以真正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這樣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萬象。所以說,‘空’能成就萬有,不‘空’就沒‘有’了。如果我們達到了這個境界,人的心是高山、海洋都不能比的。”
倩倩似有所悟:“空出自己的心來,是不是就是我們常說的返璞歸真?這個說起來容易,真要做到可沒那麼簡單,古人就曾經說過‘荊棘叢中下足易,明月簾下轉身難’啊!”
淨空淡然一笑:“宋朝的柴陵鬱禪師寫過一首偈子:‘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物欲橫流,更能考驗和錘煉我們的定力。唯有理性的慧劍才能斬破煩惱和濁流,獲得完善人生的途徑。”
淨空法師的話質樸簡約,可謂洗盡了人生鉛華後的大徹大悟。鄭江想起一句“樣板戲”裏的台詞:“您的話,真是說到我心裏去啦!”但感覺過於淺薄,所以沒有說出口。淨空大師的一番開示,值得回去咀嚼體悟的還多。他打算過段時間一定再來拜訪求教。想到這裏,渾身一下輕鬆舒暢了許多。
三人辭別淨空出來,時間已近黃昏。鄭江用手機向宋波道了別,請他如果有了符乾坤的新訊息即刻相告。宋波答應說:“鄭書記放心,這是肯定的!”
由於最終仍不能確定符乾坤的去向與生死,回家呆了幾天後,黎秀麗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市內外一些寺廟尋訪夫君的征程。
倩倩理解母親的心情,也實在攔不住,隻得讓她帶上父親使用過的那個摩托羅拉手機,以便時常保持聯係,並要母親離家不要超出一個月時間。外人問起,倩倩支吾說她是出去旅遊散心,並有父親結伴而行。
盡管她跟鄭江心知父親已是凶多吉少,但他們還是期待著奇跡的出現。在夜裏,倩倩不止一次夢見父母一塊兒回來了,家裏又重新充滿了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