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場 防不勝防(2)(1 / 2)

第四場 防不勝防(2)

自從被雙規羈押後,龔璞心如死灰,知道自己人生的輝煌從此終結了。

對所作所為的性質和嚴重程度,龔璞再明白不過了。過去看到那些遭受黨紀政紀處分和判刑入獄的腐敗官員在作沉痛檢討時總愛說一句套話:“我忽視了世界觀的改造,不學法不懂法,這才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他總是一聲冷笑:“別自欺欺人啦!人家普通老百姓都曉得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不得,要是做了傷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就得坐大牢直至掉腦袋。你們那麼精明,還會不懂法?狗屁!都是些知法犯法、執法犯法的家夥,心頭明白著呢,隻不過抵禦不住各種誘惑又不幸被抓住罷了。”

他出生在壽穀縣一戶普通農家。高中畢業那年,考上了竹嶺市農業技術學校。雖然是一所中專學校,卻意味著他可以“鯉魚跳龍(農)門”了。畢業後國家要分配工作,擁有城鎮戶口和一份旱澇保收的工資收入。那時中高等教育遠未像現在這般普及,每年一個鄉鎮能考上大中專學校的幸運兒也沒有幾個。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年的中專文憑比起現如今的不少大學本科文憑的含金量還高。

在學校裏,龔璞表現活躍,是學生會副主席。畢業後,他分配到了清源縣農業局。

清源是農業縣,在“以糧為綱”的年代,農業局舉足輕重,是個有100多號幹部職工的大局。不過,專業技術人員不到五分之一,大多數還是半路出家的,科班出身的極少。紮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加上農家子弟吃苦耐勞的特性,使他很快在單位裏嶄露頭角。

龔璞工作之餘喜歡舞文弄墨,不時寫些反映農業生產和部門工作的新聞稿件投往縣廣播站和市上報刊。那時,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正是現在的市委書記唐晉。龔璞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報紙上和廣播裏,這引起了唐晉的注意。

見到龔璞後,唐晉對這個言語不多卻聰明勤奮的小夥子非常欣賞,在多個場合誇獎他很不錯,後來又把龔璞調到了政府辦當秘書,下鄉時常常點名把他叫上,有意識地對他進行培養。龔璞先是擔任了縣農業局綜合科科長,然後又當上了副局長,不到三年便升任局長。龔璞時年29歲,成為全縣最年輕的正科級幹部。

唐晉擔任縣長後,龔璞調任縣政府辦主任。隨後派往縣小集鎮建設指揮部鍛煉。小集鎮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翌年12月,龔璞被增補為縣委委員,上任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就在唐晉調往竹嶺市擔任市委農工辦主任那年,龔璞再上台階,擔任了清源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

年輕得誌,跟龔璞個人的奮力拚搏當然分不開,但更由於他遇到了伯樂。唐晉識才用才,在幹部任用上不搞論資排輩,這也是龔璞當年能夠實現仕途三級跳的重要原因。

或許正因為龔璞身上“唐晉的人”這一色彩過於濃烈,唐晉調任後的6年多裏,龔璞在縣委副書記的這個位置“擱淺”了,連續兩屆原地踏步擔任縣委副書記,一度還兼任縣精神文明委員會主任,幹的都是些務虛的破煩事情。

直到唐晉升任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龔璞的仕途才重獲生機,就任了縣長職務,級別及排位都前行了一步。

田行健原為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他下派幹滿一屆清源縣委書記後又繼續連任。看那架勢,不幹滿兩屆他是不會挪窩的。龔璞早就盯上了縣委書記的寶座,但他滿心的期待再度落空,依然陷於原地踏步的尷尬境地,心中充滿了懊惱和悵惘。

龔璞感覺,他一次次向老領導表露心跡並不能贏得唐晉對他的充分支持和理解。唐晉要他服從大局,積極配合田行健的工作,不能貌合神離,造成班子內部的不團結。這樣的敲打使得他疑竇叢生:莫非唐晉聽到了什麼反映,導致對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半年多前,龔璞請已升任市委一把手的唐晉為他的《探索思辨錄》作序時,老領導慨然允諾,如期給他寫了3000多字的序言。他倍感興奮和鼓舞,專程送去了30萬元的“潤筆費”。以往逢年過節時,他常給唐晉送些本縣的水果、土特產什麼的。唐晉饒有興趣地聽著龔璞介紹它們出產自哪個鄉鎮哪個村,對這些給他帶來親切回憶的東西總是樂於接受,往往還回送他一些相應的禮物。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龔璞決定借感謝唐晉為書作序為由送去重金,實際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老領導的關照和提攜,讓他到外縣去做縣委書記,或者在一個有實權的市級綜合部門當一把手。在他看來,現在的官場風氣普遍如此。唐晉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之人,收下這30萬元也合情合理。他揣測:唐晉對他過去的吝嗇和“不懂規矩”心有芥蒂,這才不願助推他再上台階。所以,這回他下決心孤注一擲,以求打開新的局麵。

在唐晉家中,龔璞把裝錢的手提袋遞了過去,然後吞吞吐吐地說明了他來的真實意圖。不料,唐晉當即變臉,斷然拒絕接受這筆錢,根本沒有回旋的空間。他深邃的目光緊盯著他:“我沒理解錯的話,這根本不是啥‘潤筆費’,你是花大價錢到我這兒買官來了!你不覺得很可恥啊?你還是過去我熟悉的那個龔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