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競爭:推動整個行業的互聯網化(3)(1 / 2)

競爭的最大價值不是戰敗對手,而是發展自己,競爭者就是企業的磨刀石,讓你越磨越快、越磨越亮,所以雷軍說:“歡迎大家跟我們學習,推動整個行業的互聯網化,這個互聯網化靠小米一家是不足以完成的。我們整體的目標是提供優質的產品、便宜的價格,如果行業全都這樣子,這對中國的消費者是大好事,所以我們歡迎更多的華為站起來和我們一起推動行業的變革。我們要學習同行比我們做得好的地方,也是因為我們小米,才推動了華為的變革,這是好事。”

在手機領域,小米改變了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在電商領域,小米對整個行業發起衝擊。2014年4月8日,小米官網上舉辦的“米粉節”成為繼“雙11”之後第二個影響力深遠的購物狂歡節。小米的最終銷售數據顯示,24小時內,小米智能手機售出量超過130萬台,銷售額達15億元。借此,小米成為業內公認的繼天貓、京東之後的第三大電商平台。

與傳統電商相比,小米引入了很多新思維。小米網的運營有幾個特征:一是它銷售的都是具有引爆力的拳頭產品,以高性價比提供稀缺價值,引起最大關注;二是在特定時間段集中售賣,往往幾分鍾就能售罄,這對小米電商的峰值承載能力是一個挑戰,對用戶的心理也是很大的刺激;三是集中售賣前都會采取提前預約的形式,這成為小米下次售賣的重要依據,保證小米的庫存量跟銷售量匹配,做到庫存積壓最小化;四是與傳統廠商鋪天蓋地的巨大廣告投入截然不同,小米網通過社交互動的形式集合用戶,並傳播售賣信息,比如在舉辦“米粉節”之前,小米對外部的營銷投入幾乎為零,當天卻保有大量的活躍用戶。

市場競爭的格局通常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市場領先者、挑戰者、追隨者或補缺者。在過去4年中,小米分飾過以上四種角色,自始至終都以差異化樹立領先者形象,而且已經樹立領先者地位。隻有在各種類型的競爭中經得住前後左右的圍追堵截,才能不斷地推動小米,持續創新。

更何況,小米已雄心萬丈地揚帆起航,開始了國際化征程。2014年2月,紅米登陸新加坡,3月,小米3在此地首發。4月,小米啟用花費360萬美元購買的全球新域名mi.com,其雄心可見一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小米將進入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等以華人為主的國家,隨後進入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最後才是歐美發達國家。

這條國際化路徑的設計思路,源於雷軍設定的三個條件:智能手機市場即將抵達臨界點、社交網絡服務高度成熟、具備良好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至於歐美市場,目前時機未到,雷軍信奉“順勢而為”。

第五節超越自己

按照雷軍的戰略規劃和產業布局,小米未來的真正對手,並非聯想、華為、中興、魅族,甚至不是蘋果、三星,而是阿裏巴巴、騰訊、百度、360這類互聯網巨頭。這是一場更為持久而艱巨的競爭,雷軍未必有勝算。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中,小米與騰訊已交過手,雖然勝負已分,但前景仍明。

2010年10月,Kik Messager在美國嶄露頭角,剛誕生不久的小米第一時間嗅到機會,12月,米聊第一版問世。在米聊發布後的一次聚餐中,雷軍說過:“如果騰訊介入這個領域,那麼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被大大降低,它介入得越早,我們成功的難度越大。”未料想一語成讖,一個月後騰訊就發布了微信,憑借快速反應、高完成度的產品以及無可比擬的互聯網推廣力量,騰訊後來居上,一年之後微信注冊用戶量突破3億,超越所有對手,成為細分市場老大。

2011年5月,因為推出“語音對講”功能,米聊從一款普通社交軟件演變成可以語音交流的對講機,米聊會員呈倍數增長。MIUI、米聊兩款軟件成為雷軍進軍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工具,為小米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確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微信推出後,旦夕之間用戶數量就過億,到現在,米聊的用戶總量還不到微信的1/10。雖然米聊把握住了先機,但微信厚積薄發,小米在與騰訊的實力較量中算是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