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核心競爭力這個概念,包頭市商業銀行行長、2005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年度人物李鎮西有自己生動而準確的理解:“企業必須掌握核心競爭力,培育自己的特色也要培育出別人拿不走的東西。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包頭市商業銀行是一個開放式的銀行,我們怕不怕別人學習?我們不怕,除非是我們想法和思路枯竭了。”對包頭市商業銀行來說,不斷適應新形勢、滿足市場新需要的能力,也許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吧。
1990年,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是指商業銀行獨具的、支撐商業銀行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它是商業銀行長時期形成的、蘊涵於商業銀行本質中的、商業銀行獨具的、並使商業銀行長時間內在競爭的環境中能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可有力支持商業銀行向更有發展空間的新業務領域拓展。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出現,使傳統的對商業銀行短期性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對商業銀行的長期性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研究。因此,這一理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我國銀行業經曆了兩百多年的變革與發展,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顯著的貢獻。相應地,我國中小城市商業銀行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持續不斷的改革,已在培育核心競爭力方麵取得了一定成績。拿包頭市商業銀行來說,從2002年10月到2005年末,存款規模從17億元發展到199億元,短短三年時間增長了10多倍。
打造核心競爭力是包頭市商業銀行的三大戰略之一。李鎮西客觀地指出:“各家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家銀行所處的曆史階段、地理環境、人員整體的素質都不一樣,因此在發展曆程上也都不一樣。”
我國中小城市商業銀行針對減員增效、精簡機構、改進管理等方麵做了不少探索,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雖然,中小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和資產質量正在穩步回升,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一些大銀行相比,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仍存在不小的差距。2006年是我國人世後過渡期的最後一年,我國銀行業已進入了全麵開放的倒計時階段。麵對外資銀行進入帶來的挑戰,提高核心競爭力是我國中小城市商業銀行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是一個整體、係統的工程。塑造核心競爭力,是中小商業銀行迎接外資銀行湧入帶來的新挑戰,跨出未來長遠發展的第一步。經過短期的曆練之後,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將踏出國門在世界金融業的舞台上馳騁,並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終將以一個嶄新的姿態攀登上世界金融業的巔峰!
本書基於包頭市商業銀行構建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實踐,分析了塑造城市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幾個方麵。由於編者能力有限,對核心競爭力進行的各種論述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唯願本書的出版對中小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塑造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來廣大銀行業內人士、金融界專家學者以及更多關注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各界人士的討論,為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得到更好地長遠發展獻計獻策。
真摯地感謝包頭市商業銀行各級領導、中國金融網、天下名商網、博克世紀工作室的鼎力支持。本書引用了大量的有關資料,無法一一列舉作者姓名,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