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競爭,呼喚著謀略(1 / 2)

謀略:市場競爭的呼喚

無論自然與社會,都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而競爭從來不僅僅是“力”的,更是“智”的。市場競爭自然亦如是,並且它更多地體現為運籌帷幄,而不是刀光劍影。可以說,若是缺乏謀略,必將是市場競爭的敗者。

1.1.謀略在競爭中蘊育與發展

從植物到動物,哪裏有生命,哪裏就有競爭。

從自然到社會,哪裏有競爭,哪裏就有生機和活力,就有朝氣蓬勃的生命。

沒有生命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也就沒有生命。

競爭,或明或暗、或雅或俗、或和平或暴力、或經濟或政治、或群體或個人、或本能或自覺——凡競爭,必有勝負之分,成敗之別。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是競爭的普遍規律。

在競相生長的植物群中,某些植物在競爭中“失利”,便得不到充足的土壤、水分、陽光,難免扭曲、枯萎、死亡。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界,某些動物在競爭中“敗陣”,便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住所、配偶,往往被排擠、吞噬、滅亡。

在兵戰、商戰等激烈的競爭中,受挫的國家、集團和個人,常常失去生存發展的有利空間以及資源、地位和機遇,以至被冷落、遺忘、歧視,受盡欺侮、壓迫、侵略、驅逐……

競爭,對弱者冷酷:它把一切廉價的同情和懦弱的傷感統統拋進冷酷的冰窟之中;把一切懶惰、愚昧、固執和偏見的劣根擊得粉碎;把一切道貌岸然、徒有虛名的“正人”、“君子”無情地甩到發展的軌跡之外,擠進死亡的深淵。

競爭,對強者偏愛:它把一切優良的基因、強悍的實體、精明的才智和進步的文明,熱情地推上發展的大道、勝利的峰巔,使他們發達、光大,領盡風騷。

競爭,是對人類的擁抱,對進步的鍾情:自然界的競爭,淘汰了劣質的個體,為富有生命力的個體創造了繁衍的條件,從而優化了物種;社會的競爭,激發著一切個體的潛能,從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競爭,既是力的較量,又是智的抗衡——謀略,便在競爭中蘊育、發展。

謀略,在動物的競爭中已經萌生。

狼凶殘靈活,豬呆頭呆腦。然而,它們各有韜略:狼張牙舞爪向豬進攻,豬則用粗大的嘴和堅硬的頭猛地一蹶,把狼掀在一邊;狼改變戰術,迂回到豬的側後,企圖襲擊其“薄弱部位”;豬用屁股在地上旋出個坑,往裏一坐,保護要害,繼續與狼對峙;狼兜著大圈子旋轉,豬則穩坐圓心,“以靜製動”,“以逸待勞”。

老鷹是岩鴿的天敵。岩鴿巢穴中那成群的幼鴿,是老鷹垂涎的佳肴。母鴿為保護子女,與老鷹鬥智鬥勇:當空中盤旋的老鷹閃電般衝向成群幼鴿時,母鴿箭一般向老鷹迎頭衝去。老鷹立即轉移目標,直撲母鴿,母鴿一個急轉彎兒,折向而飛。老鷹全神貫注,窮追不舍。母鴿加速飛臨陡崖,突然一個大翻身,直落地麵,在即將觸及地麵時,又突地拉起,直上雲霄。身體重、速度快、慣性大的老鷹無法適應這陡然的變速,常常失控,不是撞死在陡崖,就是跌摔在地麵——母鴿這一招,真可謂絕妙的“誘敵就範”!

此外,諸如人們所熟悉的“金蟬脫殼”、“狡兔三窟”等,動物這些卓越的自我保護的本領和高超的捕食獵物的技巧,無不貫穿著計謀和韜略。隻是,這些計謀和韜略,還不是思維指使下的自覺謀略,而是在物競天擇的曆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本能。

與動物的本能謀略不同,人類的謀略是在思維指導下的能動運籌,因而是自覺謀略。這種謀略,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是動物的本能謀略所不可比擬的。人的謀略,是人類的思維之花、智慧之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和升華。

人的謀略,首先產生於人與動物的競爭中,即產生於降服動物的鬥爭中。“引蛇出洞”、“竭澤而魚”、“陷井獵虎”、“敲山震虎”、“紅豆引鴿”、“設網捕雀”、“甕中捉鱉”等等,無不是這種謀略的概括。

人在“與天奮鬥”的一定階段上,發生了人與人之間的鬥爭——為衣食住所而爭,為生存空間而爭,為控製範圍而爭。這種競爭,比人與動物之爭更激烈、更尖銳、更複雜,因而它所激發的謀略也更生動、更深邃、更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