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中的變形監測應用研究
工程技術
作者:林永成
【摘要】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正處於飛速的發展和進步的階段,經濟社會的進步帶來就是自然災害的產生,尤其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近年來在逐漸的增高,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在地質災害的防治過程中簡化工作程序,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變形監控
1、地質災害
1.1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就是人們在進行活動或者工作時,對當地的地質環境造成破環作用或者對自然地質的破壞,例如工程建造以及工業發電等活動,這些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對人類的安全造成危害。例如火山的爆發、土地沙化、煤層自燃、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社會和人類的生命安全都會造成危害。
1.2地質災害的防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造成的地質災害時常發生,所以為了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防治工作就越來越重要。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要實行防和治相結合的模式,事前預防為主,結合後期治理,從而實現保護自然生態以及人類生命安全的目的。
2、地質災害監測中測量技術的應用
2.1GIS在地質災害監測中的應用。GIS技術就是常說的地理信息係統,是由地理科學、空間技術以及測繪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是用來采集和存儲以及後期的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的表麵或者某個部位空間和地理的有關數據的空間係統。它的特點就是具有空間性,時間性和專題性的特征。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對空間數據的分析,預測預報以及做出輔助決策等。地理數據庫包括專題數據庫、聲音庫、文件庫、圖像庫以及地圖數據庫,該技術的重點就是支持空間的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以及地理數據庫模擬庫和知識庫。在地質災害中應用GIS成功的解決對大量數據的記錄和計算等難題,同時實現了空間和屬性數據的輸入矢量化,編輯和建庫,利用數據庫成功的實現了對大量數據的管理,對數據多層次的大範圍檢索、地質符號繪製、圖幅間的銜接處理以及符號大小和位置選擇等方麵技術難題。利用係統中的功能實現編繪比例尺不同的專題圖件,比例尺更小的基礎地質信息庫,和空間的分析定點。
2.2GPS在地質災害監測中的應用。GPS定位技術就是利用接受來自衛星的信號測距進行定位的技術,這種定位技術的特點是觀測的時間短,並可連續的進行動態的觀測,采用的是靜態相對的定位技術,不需要觀測站之間的通視,定位的精度高,可高達毫米級別。由於檢測站點之間不需要通視,極大的減少了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的無線通訊技術就能把觀測到的數據傳到數據處理中心,從而輕鬆的實現遠程的檢測。目前GPS定位技術已經在滑坡,地裂縫和地震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工作中廣泛的被應用。同時GPS定位技術還能在同一時間測定點的三維立體坐標數據,具有不需通視、自動化、全天候同時不需要進行高程轉換等優點。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量中已經得到了肯定以及在廣泛的被使用,其精確度也已經到達了0.1~1ppm甚至更高的級別。
3、災害防治中的測繪技術的繪測內容
3.1詳勘階段的測繪
詳勘階段的繪測主要就是對致災體進行測算,其中包括對水源的測量和物源的測量。水源的測量內容主要是對該地區的流域和泥石流域的堰塘、水庫、天然堆石壩等地表的水位和流量以及壩體的穩定性、堤壩滲漏水量和病害情況進行測算;物源的測算主要是包括觀察裂縫的寬度測算和對形成區的鬆散土層的堆積分布和體積的測算。
3.2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測繪
監控方法的選擇和監控要素的實施都要針對不同的地質災害的類型和具體的災害情況進行設定,根據監測技術的要求設計最優化的實施方案,建立監測網點的空間布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