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天生造化,冥頑不靈(1 / 2)

感盤古開辟,媧皇造人,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洪荒仙界始成。逐漸演化教育,有了氣象。不再是那茹毛飲血般的蠻荒景象。

卻說大荒山無稽崖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麵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仔細溯起本源,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隻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隻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那塊頑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漸漸地化做三丈六尺高,二丈四尺○,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不知何年何月何時何日,內中育一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

那猴兒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一日行至山中溪澗,忽見一道人端坐岸邊岩石,有千條瑞氣,萬道霞光,晃得那猴兒幾乎睜不開眼,惹惱了那猴兒,那猴兒仗著天生神通,力大無窮,卻撲將過去,要擒了那道人。

那道人頭上挽個雙髻,束著絲絛,穿大紅白鶴絳綃衣,有詩為證:辟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遊京。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度盡眾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群仙百萬名。

那猴兒發了凶性,隻道自己力大,不曾將那道人放在眼裏,卻不知那道人是何等手段通天的人物,依然端坐間,隻把手一指,便從指間射出一道金光,瞬息沒入那猴兒眉心祖竅,隻閃了一閃便不見了蹤影。

那猴兒被那道金光攝入眉心,隻覺得頭腦中一片清明,許多不明事物頓時悟了個七八分,當即便拜倒在地,叩了九首,口吐人言道:“徒兒拜見師傅。”

那道人笑道:“如今怎麼要拜我為師了?”

猴兒自被那道人點悟,已知曉人事,聞言答道:“不知老師駕到,頗有魯莽之處,還請老師原宥則個。”說罷已是心中突突亂跳,隻怕老師嗔怒。

那道人雖是心中並不氣惱,卻有意磨一磨那猴兒的凶性,假做嗔怒道:“為師雲遊四方,今日恰到此處修行,不想被你這頑石化的猴頭攪擾了興致,你卻如何說法?”

那猴兒聽得道人認了自己做徒弟,隻是叩首不已,隻因才知曉事物,口舌頗不便利,如何能辨說出來,頓時急了,齜牙咧嘴,仍舊現了本來的猴兒習性。

那道人笑道:“我也不打你,也不罵你,卻要傳你個本事,你可願意學?”那猴兒連忙點頭,如搗蒜一般磕個不停,嘴裏咿呀亂嚷。

那道人又道:“法不傳六耳,你且附耳過來。”那猴頭聽了,就將身靠過去,雖已經通曉許多事物,卻仍保留了猴兒的習性,一拐一拐的爬,模樣極為滑稽。那道人在那猴兒耳邊低語了幾句,那猴兒聽了頓時歡喜雀躍,連連點頭。不多時傳授已畢,猴兒再次叩首謝過,這才人立起來,在一旁候著。

那道人掐指演算,頓時心中明悟,便道:“既收了你這個徒兒,卻不能不給些好處。為師這裏有一件寶物,喚作八寶藤,可收萬物,你依法祭煉,日後可作防身之用。又有一件寶物,喚作陰陽葫蘆,可裝人於內,一時三刻,化為血水。最後一件,卻是為師采集天地本源雲氣所煉,取名為筋鬥雲,一縱十萬八千裏,他日你若惹了禍事,卻以此寶物逃命,卻不要說出它的來曆。”

那猴兒接過三件寶物,拿在手中把玩,愛不釋手,也是他天生的仙根,煉氣的寶體,依照道人所授道訣,將那三樣寶物化作三道彩光,環繞周身,上下翻騰,好不威風。

那道人見了,喝斥道:“你雖有仙根,學了仙法,是在人前賣弄的?”說罷將手中青萍寶劍輕輕敲了三下,那猴兒便大半個身子灌入土中,隻露出個猴頭來。那道人又道:“冥頑不靈的夲貨,也罷,且叫你化個人形來,也好修持。”

那道人何等法力,一番施為之下,將那猴兒變做個先天道體,化出人形來,成了個少年的模樣。心中忖道:“雖免了他化形的苦功,卻不可太過。”伸手一指,便見空中現出一層劫雲,內中有雷光陣陣,對那化了人形的猴兒道:“你且度過那天罰,七日後再來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