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種人生態度,馬雲選擇了創業的人生。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的中等階級家庭。他從父親那裏繼承了一個雕塑作坊。他的母親是一個助產婆。蘇格拉底麵目醜陋,身材矮小,步履蹣跚,性格尤其特別。他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是一個勇敢、頑強的戰士,平時生活像一個智者,以教育青年為己任。他的對話式教學方法也有智者風格,但他與智者有本質的區別:他從不收學費,更反對詭辯和似是而非的誇誇其談。他自稱是愛智慧的人,而從不自詡為有智慧的人。“愛智慧者”和“有智慧者”雖隻有一字之差,含義卻根本不同。前者指追求確定真理的哲學家,後者指靠炫耀知識賺錢的智者。他的淵博學識以及崇高的人品至今尚為世人稱頌不已。
有一天,幾個學生問哲學家蘇格拉底:“人生是什麼?”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一片蘋果樹林,要求大家從樹林的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挑選一隻自己認為最大最好的蘋果。不許走回頭路,不許選擇兩次。
在穿過蘋果林的過程中,學生們認真細致地挑選自己認為最好的蘋果。等大家來到蘋果林的另一端,蘇格拉底已經在那裏等候他們了。他笑著問學生:“你們挑到了自己最滿意的果子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回答。
蘇格拉底見狀,又問:“怎麼啦,難道你們對自己的選擇不滿意?”
“老師,讓我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剛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蘋果,但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果林盡頭時,才發現第一次看到的那個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個接著說:“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一個我認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後來我又發現了更好的。所以,我有點後悔。”
“老師,讓我們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也不約而同地請求。
蘇格拉底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無法重複的選擇。”
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我們的生活沒有彩排,而都是現場直播。
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書法家教學生練字。有一次,一個經常用廢報紙練字的學生,反映他已經跟著書法家學了很長時間,可一直沒有大的進步。書法家就對他說:“你改用最好的紙試試,可能會寫得更好些”。
那個學生按照書法家說的去做了。果然,沒過多久,他的字進步很快。他奇怪地問書法家是什麼原因。書法家說:“因為你用舊報紙寫字的時候,總會感覺是在打草稿,即使寫得不好也無所謂,反正還有的是紙。所以就不能完全專心;而用最好的紙,你就會心疼好紙,會感覺機會的珍貴,從而身心投入,也就比平常練習時更專一,更用心,字就寫得更好,進步也就更快。”
真的,平常的日子總會被我們不經意地當作不值錢的“廢舊報紙”,塗抹壞了也不心疼,總以為來日方長,平淡的“舊報紙”還有很多。實際上,這樣的心態可能使我們每一天都在與機會擦肩而過。生命不是在搞演習,而是真刀真槍的實戰。生活其實也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因為我們認為的草稿,其實就已經是我們人生無法更改的答卷。麵對無法回頭的人生,我們隻能做三件事:鄭重的選擇,爭取不留下遺憾;如果遺憾了,就理智的麵對它,然後爭取改變;假若也不能改變,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後悔,繼續朝前走。
把生命的每天都當作那最好的一張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