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對氣象服務的推動
出類拔萃
作者:趙蓓
摘 要: “大數據”在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時日已久,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需要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應用,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關注和應用。本文通過對的解析,引發對氣象服務影響和推動的思考,從傳統氣象數據收集係統的更新、引入傳感器、氣象數據的開發和共享、氣象體製機製的要求及服務理念的更換等多方麵探討大數據時代對氣象服務的推動。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 氣象服務 推動作用
近期看了一則“飛行在農場上方的大數據服務幫你大豐收”的新聞,美國舊金山初創公司Ceres Imaging通過公開融資進行大數據研究,試圖優化農場服務,該公司將傳感器與無人機、小型飛機進行組合,通過收集大量農場數據,處理這些數據,並上傳到雲端,使農戶可以方便地使用任何可以接入互聯網的設備,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久,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的關注。農業一般以農民長久以來的種植經驗和技術作為支撐,農產品生產具有固定的周期性限製,並且在產出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幹擾,大到天氣水文,小到倉儲物流。Ceres Imaging公司通過數據服務,開始介入堅若磐石的傳統領域,並嚐試利於海量數據,幫助農戶優化作物的水源及營養供應,宣稱打造“數據驅動型”農場。作為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氣象服務,其離大數據時代還遙遠嗎?
一、大數據時代的概念
2011年5月,麥肯錫公司下屬的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布了一份專門的研究報告,報告對美國政府目前擁有的數據量進行了估算,美國政府共擁有848拍字節的數據總量(穀歌每小時處理的數據為1拍);一分鍾內,微博、推特上新發的數據量超過10萬;社交網絡“臉譜”的瀏覽量超過600萬;沃爾瑪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王國,它每小時要處理100多萬筆電子交易記錄……
這些龐大的數字意味著什麼?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收集電話監控數據記錄發現本·拉登的蛛絲馬跡;沃爾瑪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跟尿布一起搭配購買最多的商品居然是啤酒;衛生局通過藥店聯網銷售數據可以提前預知流感的爆發期;交通安全管理局通過交通事故記錄分析發現夏季是一年中交通事故的高發期,惡劣天氣和光線條件並不是發生事故的必然原因,絕大部分事故都發生在正常天氣及光線較好的白天……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谘詢公司麥肯錫,其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政府、企業等機構開始意識到數據正成為組織最重要的資產,數據分析能力正成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聯合國在2012年發布了大數據政務白皮書,指出了大數據對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來說是一個曆史性的機遇,人們如今可以使用極為豐富的數據資源,對社會經濟進行前所未有的實時分析,幫助政府更好地響應社會和經濟運行。2013年3月,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意誌。奧巴馬政府將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並表示一個國家擁有數據的規模、活性及解釋運用的能力,將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對數據的占有和控製,甚至將成為陸權、海權、空權之外的另一種國家核心資產。
二、對大數據時代的理解
《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被譽為“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人”,他在書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他明確地指出: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就是放棄對因果關係的渴求,取而代之關注相關關係。也就是說,隻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這顛覆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思維慣性,對人類的認知和與世界交流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