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斯走後,火箭隊主要靠幾名小將獨挑大梁,1970年的2號新秀魯迪-湯姆賈諾維奇成為了球隊最大的發現,他場均能夠拿下19.3分搶下11.6個籃板球,1971年第二輪第7號新秀後衛麥克-鈕林場均也能夠拿下17分4.1個籃板球5次助攻的全能數據,老牌控衛傑倫-沃克(著名的密歇根五虎之一的傑倫-羅斯的父親)場均也能夠轟下18.8分3.3個籃板球和5.5次助攻,不僅如此,火箭的替補席上還坐著穩定而高效的得分手,未來的名人堂球員卡爾文-墨菲,墨菲身材矮小,僅僅180公分左右,但是他在進攻端卻有著極大地天賦,爐火純青的急停跳投讓防守人無可奈何,職業生涯十三個賽季裏,墨菲有五個賽季的場均得分超過了20分,這一年的火箭隊因為海耶斯的出手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最終球隊沒能進入季後賽,但是在不可否認,當時的這支火箭隊有足夠的天賦,有足夠的深度,他們有能力在聯盟中開辟出屬於自己的時代,果不其然,下個賽季的火箭隊就迎來了爆發,墨菲提上首發,他平均每場都能攻下20分和7.4次助攻,魯迪-湯姆賈諾維奇場均能夠轟下24.5分和9.0個籃板球並且這兩個人的投籃命中率都超過了52%!1974-1975賽季,火箭在“雙子星“的帶動下,自遷址休斯頓以來第一次殺進季後賽,並且一路闖到了次輪才被波士頓凱爾特人遺憾淘汰出局,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內線,盡管外線雙子星都有著非常不錯的發揮,但是仍然擋不住凱爾特人戴賓-考文斯在內線的狂轟爛炸,他每場都能夠拿下20.7分搶下14.7個籃板球,給火箭隊的內線造成了極大的麻煩。這個弊端在下個賽季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球隊首發中鋒名字叫凱文-庫內特,是1973年首輪第13號新秀,這名長相英俊,神情憂鬱的年輕人平均每場貢獻的12.9分9.8個籃板球和3.3個前場籃板球已經是職業生涯最具代表的一個賽季了,以他的實力,在其他隊充其量就是第二梯隊的球員,火箭內線無人,不得不趕鴨子上架,結果卻是見一隊,被打爆一次。
這個軟肋,當然引起了火箭隊高層的注意,所以他們給了布法羅勇敢者隊兩個未來的首輪選秀簽,換來未來入選名人堂的摩西-馬龍。
馬龍身高208公分,司職大前鋒,之前一直在ABA聯盟打球,這一年ABA與NBA合並,馬龍順勢加入了波特蘭開拓者,然後被交易到了布法羅勇士,在代表勇士打了兩場比賽之後馬龍又落腳休斯頓,高中生出道的馬龍在進入聯盟的初期進攻技巧還是比較粗糙,沒有可靠穩定的進攻手段,但是他對於籃板球特別是前場籃板球的爭搶非常到位,這似乎是他的天賦——能夠敏銳地觀察到籃球板的落點,在籃板球彈落下來的瞬間,馬龍能夠用極快地速度擺脫之前一直在跟他卡位盯防他的防守人,從而搶到籃板球,馬龍NBA職業生涯第一年也就是在火箭的第一個賽季,場均就能夠搶下13.4個籃板球,其中包括5.5個前場籃板球,進入季後賽更是每場貢獻16.9個籃板球,其中包括多達7個前場籃板球!這一季的火箭隊曆史性的殺進了西部決賽,與擁有“J博士”稱號的朱利葉斯-歐文大戰六場惜敗。
西部決賽,要知道這僅僅是摩西-馬龍來到火箭隊第一個賽季,火箭便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戰績,1977-1978賽季,火箭依靠魯迪-湯姆賈諾維奇,卡爾文-墨菲和摩西-馬龍的兩茅一盾組合,在賽季的初期便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賽季初期,魯迪比賽能夠拿下21.5分6.1個籃板球,墨菲場均25.6分3.4次助攻,摩西馬龍場均搶下15個籃板球的同時還能夠拿下19.4分,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三個人的投籃命中率都超過了48.5%!另外在控球後衛這個位置上,1976年的狀元約翰-盧卡斯二世也開始證明自己,他每場能夠送出12.4分和9.4次助攻,強大的硬件配置讓火箭所向披靡,這是火箭在組隊至今以來最有希望奪取總冠軍的一支隊伍,整座城市都為有這麼一支火箭隊而驕傲,但是這一切,被一名叫做柯米特-華盛頓的球員給毀了。
柯米特是1973年的首輪第五號新秀,場均9分8籃板的職業生涯並無過人之處,但是他,製造出NBA成立以來前無古人,後到現在也沒有來者的最血腥的一次鬥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