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熊曉鴿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有一天,母親像往常一樣又來學校來看他。還是和平常一樣,母親早已燉好了雞湯,看著熊曉鴿喝光。不過,這次有些不一樣,她並沒有提出要在學校裏走一走,她說有點不舒服。熊曉鴿沒有想到,母親在回家的第二天,就腦溢血,一病不起,8個月後就離開了人世。

母親的突然離去,給熊曉鴿帶來了無盡遺憾:“生前,我來不及帶她走出湖南,走出國門,看看外麵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我來不及與她分享創業的興奮、成功的喜悅;我來不及請她坐飛機、住豪宅,遍嚐人間美味;我來不及再問問她小時候吃過的苦……”

雖然有太多的遺憾,不過,熊曉鴿記住了母親最大的心願,那就是“下輩子要好好讀書”。於是,熊曉鴿竭盡所能,幫助那些渴望讀書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他不僅在母校湖南大學設立了獎學金,在波士頓大學也設立了專門資助中國留學生的專項獎學金。十幾年間,接受過熊曉鴿獎學金資助的學生和教師,已超過400人。

生前與母親的一個約定,讓熊曉鴿永遠不能忘懷。這個承諾和約定,熊曉鴿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他的深情。

第三節 家有智慧燕:如果你不是百萬富翁,就不要嫁給千萬富翁

出現在公眾麵前的熊曉鴿,總是西裝筆挺,精神抖擻。熊曉鴿對著裝的在意,對自我形象的講究,不僅僅出於作為公眾人物的責任和禮貌,還源於太太的熏陶。熊曉鴿的太太名叫羅燕,現任美國銀夢電影公司負責人。

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的羅燕,成長於上海。在剛剛恢複高考的時候,羅燕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上海人藝當演員。

1984年,羅燕主演了電影《女大學生宿舍》,獲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該片獲當年“政府最佳影片獎”及“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85年,羅燕主演了《紅衣少女》一片,獲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1986年8月20日,已成為國內一線女影星的羅燕,懷揣著60美元,隻身前往美國追尋電影夢;3天後,當時在新華社工作的熊曉鴿,也帶著38美元踏上了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留學的征程。那時,兩人還互不相識。

巧的是,羅燕拿的是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獎學金。就讀於同一所大學,讓羅燕和熊曉鴿逐漸熟識。隻是當時兩人都以學業為重,友情更多於愛情。

1989年羅燕讀完波士頓大學研究生課程,在美國洛杉磯戲劇中心製作部實習。自1990年起,羅燕在洛杉磯戲劇中心當製作助理兩年。1992年底,羅燕在房地產保險公司改行學行銷。經過半年的磨煉,羅燕成為一名銷售骨幹。1993年,羅燕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蒙斯通國際公司,經營專利產品生產及銷售。這一年,羅燕也收獲了與熊曉鴿的愛情。

1994年,羅燕又在上海創建上海蒙斯通國際文化娛樂有限公司,開始發行電影電視節目。隨後的數年時間裏,羅燕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成為第一個在好萊塢八大公司擔任主製片及編劇的華人。

對於電影界的人來說,製片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何況是好萊塢的總製片人。在這條道路上,華人走了很長時間,多數人也隻做到了執行製片的位置,而羅燕以主製片的身份,帶著她的洋助手們奔波在好萊塢的片場。

羅燕在不經意間,開創了中國製片人難以超越的運營模式:由中國製片人原創開發、運作,與世界最大的電影公司環球公司簽定合作合同,自己獨立運作完成電影作品。

羅燕有著忘我的工作狀態:她每天帶著200多名演職員一起工作,既要處理財務、人事問題,又要考慮電影的藝術效果;既要省錢,又要拍出精彩的影片……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身心都會遭受嚴峻的考驗,而羅燕總能咬牙堅持下去。

同樣的,熊曉鴿忙起來的時候每天隻能睡3個小時的覺。但當別人見到他時,他總是一副精力旺盛、準備放手一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