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尋求突破,往往成果更好。如果當初原子彈落在大阪,它今天可能更繁榮。
有這樣一件事:大阪的姬島有一家電鍋製造工廠,數年前,這家工廠的業績很差,廠長為此日夜苦惱,幾乎引咎自殺。後來得到鬆下先生的安慰和鼓勵。想不到三年後,營業額忽然直線上升,電鍋產量占全國總生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三年前隻居第三位的工廠,現在躍升為第一位。
廠長非常感謝鬆下先生,鬆下先生對他們廠的工人說:“我們人,或者公司,甚至國家的處境不可能永遠都是順利的。這個工廠也是一樣。三年前經營不順,那時自廠長起,大家都非常辛苦,甚至已在討論是否要把工廠關閉。
財富隻有當它為人的幸福服務時,它才算做財富。
——[蘇]蘇霍姆林斯基“不過,大家決心從頭做起,而且今天終於勇敢地站起來了。當初這股熱誠和努力,終於在今天結下了豐碩的果實。”
“我認為逆境是天賦予我們人的一種磨煉。不論公司工廠乃至國家,不可能始終在順境中生存,有時會有挫折,有時難免犯錯,可是一旦發現錯誤,隻要大家追查原因,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改變劣勢。”
“對個人而言,也是一樣的。諸位今後在漫長的人生中,也許會遇到困難,遇到幾乎要毀滅自己的事。不過,希望你們要自我勉勵,不能消極,重新努力,抱著希望,最後一定會得到報償。如同本工廠一樣。希望你們謹記在心裏。”
“我為什麼這樣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原子彈落在廣島和長崎。當時科學家們說:廣島和長崎今後十年間將寸草不生。廣島和長崎市民死傷者確實非常多,造成曆史上空前的悲劇。然而,死裏逃生的市民決心重建廣島,複興長崎。”
“今天這兩個城市變成了怎樣的情形呢?不但花草茂盛;而且戰後日本發展最快的就是廣島,其次是長崎。這充分說明,盡管受了莫大的創傷,隻要抱著堅強的意誌,一定能夠重新崛起的。”
這個製造電鍋的工廠,已經是日本最大的電鍋工廠,這是全體員工三年來努力的結果。現在它的確已成為設備最好、構想最好、一切都最好的工廠了。
在逆境中是這樣,遭到天災也是如此。
經營者在遭到天災的情況下,造成損失時,不必抱怨,而要痛定思痛,探討改善方法。
大約十年前,在新瀉縣的一次大地震中,許多建築物和橋梁被毀壞,居民和經濟受到嚴重損失。
鬆下公司設在該地的銷售機構也損失不小。鬆下先生聽到損失總額報告時,心裏感到十分驚訝。
隻是一個銷售機構,損失這麼大就太離譜了。調查後才知道公司許多不必要的產品都送往新瀉,而造成該地庫存過剩。如果當初產品能做正常的供給,保持適當的庫存,就不會遭受這麼大的損失了。
由天災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抗拒的。尤其是地震,到目前都沒辦法以科學的方法預知。但仔細一想,天災雖然無法靠人為力量去控製,但所蒙受損害的大小,卻跟經營政策是分不開的。
單從新瀉一例看來,鬆下公司調查分布在全國的銷售機構,大都跟新瀉的情形一樣。於是經過檢討後,實施了各種改善措施,使經營合理化起來。
如果沒有這次地震,我們就不會去注意庫存是否過剩,也就不會采取改善措施。雖然此次地震帶來嚴重的損失,但反而成了改善的推動力。
從這件事看來,就可以體會出經營的奧妙了。
看起來平靜無事,其實隱伏著多種弊病;若單靠主管防治,就會像癌細胞,防不勝防。
有些人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往往會逃避或退縮;有些人則會視問題的嚴重性及緊急性,考慮最好的解決方法。但是,如果連問題嚴重的程度都無法判斷,那麼,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1955年前後,鬆下電器曾麵臨很大的危機。這個危機並不單純的隻是業績突然下降,或是經營有了問題。
私有財產、財富的積累法則、競爭法則,所有這些都是人類經曆的最高結果,是迄今為止社會結出最佳果實的土壤。
——[美]卡耐基由於金融界金銀緊縮,引起企業界的資金短缺,造成擁有龐大資金的重電機製造業打入電器業,而引起一些恐慌。另一方麵,也導致鬆下電器本身內部的一些問題。
當時鬆下電器公司,每年增加員工三千五百人,占總人數的三成。每年增加的這些新員工,削減了公司對外界競爭的力量,而且也由於人員的不斷增加,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同時,也減少了對公司的向心力。
綜合以上幾點,鬆下先生認為應該擬定突破危機的辦法。於是他提醒員工,他們每一個人能夠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以慎重的態度解決工作上所遭遇的困難。就這樣過了大約四個月,情況仍然未見好轉,鬆下先生感到非常奇怪。
如果在一個月之內,沒有什麼效果,這是正常的現象。但經過了兩三個月的努力仍沒有好轉,必須再一次提醒員工注意。但如果仍實施過去的方法,可能依舊不會有什麼結果。所以他以另一種方式,對員工們說:
“我認為各位中有一種安逸的想法,認為業績上所呈現的數字還算良好,所以都很放心。因此雖然明知要打破現況,但卻沒有積極去實行,如果這樣一拖再拖,就會引起大問題了。”
鬆下先生繼續說
“如果等到事情發生不良的情況後,再謀求解決對策,就太遲了。我認為早期的判斷是必要的。就如同在身體健康情況良好的時候,仍然要作健康檢查,往往醫生會告訴你哪裏要特別注意,那麼對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就能及早發現而根治了。
“我認為不隻總經理要做一個能診斷整個公司的名醫,每一位員工也要對自己的工作有這種能力。要在外部看起來還不成為問題之前,先找出不好的地方革除根治,所謂問題就會在胚胎中解決了。
“在四個月以前,我和大家談論的時候,大家或許還以為這是一種警告而已,並沒多加注意。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的員工都是這樣,但是就整體而言,有這種傾向。這種情況是必須加以改正的。
“就目前而言,或許有許多弊病已經被發現了,同時,也還來得及治療、改進。但如果現在仍沒有正確的認識,那可能就永遠無法挽回了。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員工都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深刻地反省我所說的,然後確實執行工作。”
經過鬆下先生的提醒,似乎每一位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想法,而對自己的缺點加以改進,使得即將麵臨的危機,能夠順利化解,並仍以穩健的步伐朝前邁進;也使得預期五年達成二幹億元的銷售額,在第四年就順利完成了。
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判斷事物,往往會消除對立的狀態。
大約十年前,元旦的電視節目安排了東、西企業家的新年慶祝酒會。東京方麵的企業家集合在當地的電視台,關西地方的企業家集合在大阪的電視台,以輪流播放的方式,東、西方各一人分別上鏡頭作元旦的致辭。
鬆下先生也應邀參加,剛好對方是東京同業的董事長,所以他建議:“某某先生,我們可否把彼此的工作交換一天?您到我們公司來向員工訓話,我也到貴公司去向員工講話……”
是半開玩笑的話,誰也沒有認真;可是當時公司正在走下坡路,各行業受到種種打擊、問題正多的時候,所以鬆下先生才提出了上麵的建議。
財產會隨著權力資本的增加而增加。
——[英]威·柯柏這件事已隔十年了,當時不過是為元旦助興;可是觀察最近社會形勢的變化,似乎真的有交換立場的必要。
譬如,經營者與工會理事長對換。董事長站在工會理事長的立場,理事長站在董事長的立場,來考慮如何發展企業,如何來謀勞工的福利,如何產生理想的勞資關係。一旦換了立場,就比較容易了解對方的困難及共同問題在哪裏,進而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不是對雙方都有利嗎?
目前社會上隨時都可以看到明爭暗鬥的情形,結果帶來精神的緊張,妨礙事情順利進行,造成很大的損失,以前為爭取罷工權而罷工就是最好的證明。為什麼會發生這一類不幸事件呢?原因就是大家喜歡以自己為中心來觀看、判斷事情,受到個人成見及私心的左右,看的、想的,都很容易變成偏見。彼此都有偏見時應怎麼調和呢?雙方都固守成見,就變成永遠的對立,又如何能解決問題?
現在應該是革新的時候了。如果還要固執己見,繼續對立,隻有同歸於盡了。希望人們都能交換立場,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判斷事情,消滅對立的狀態。大家團結一致來克服困難,才能重見光明。
往往因客觀環境及主觀的錯誤估計,會使企業出現事與願違的情形。
我們通常都不喜歡某事的結果“事與願違”。“事與願違”的意思大家都清楚。但是,為什麼事與願違的事情還是不斷地發生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而言,就是事與願違的最好例子。日本既然發動戰爭,當然希望借著戰爭向外拓展自己的國力,結果這個目標卻失敗了。希特勒也一樣,他曾經一度重建德國,帶領德國擺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殘破簫條的困境,恢複了往日的經濟繁榮,被他的國民奉為“民族英雄”。可是當他決心統一歐洲,創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時,卻也不免在最後關頭事與願違,一敗塗地。
除了德日這兩件大事的例證以外,我們日常生活中事與願違的情形也處處可見,不勝枚舉。但有沒有人深入地想一想,為什麼會發生事與願違的情形呢?鬆下先生認為,那多半是因為當事者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錯誤的緣故。譬如說,不論哪一家公司或商店,都希望自己的業務宏圖大展,蓬勃前進。可是為了推銷某種商品,卻往往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這失敗也就是事與願違。
有些人一天到晚隻顧自己賺錢,提高自己的地位;有的人希望進步再進步。假如他們的想法落空,希望變成失望,也就發生了事與願違的情形。
希特勒可能是個能幹的人,但他既然想橫掃歐洲,就得在事前深切檢討自己的能力與國家的國力,並要徹底探討國際情勢和國民感情的趨向。把這些條件和因素都歸納起來,作正確的判斷,再決定做法,或甚至重新衡量其可行性,可能就不致於失敗了。
假使沒有這種覺悟,隻看到自己的力量仿佛不小,就被自己迷惑,誤認為真的具有超乎想象的力量,而貿然采取與本身力量並不相稱的行動,失敗就難以避免了。
在大多數人中間,財富主要用於炫耀。
——[英]亞當·斯密所以公司或商店下定決心要推銷新產品時,應該詳細檢討,是否有獲得成功的潛力和條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要耐心培養或創造,否則幹脆就不要做,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明知自己能力不夠,而又非做不可的時候,就應該設法去彌補這短缺的能力。如果是資本不足,就該和銀行商量,請求銀行通融;如果是技術不夠,那就得多方求才培養,國內沒有的話,甚至向國外發掘都在所不惜。
不過為了彌補技術能力的不足,有時可能要負擔極為高昂的代價。如果這個代價高出自己的能力太多,盡管需要那種技術,顯然也隻有放棄了。
鬆下認為每一個經營者都應該有這樣的自覺,企業才能經營下去。
要是經營者心裏有強烈的發展欲望,並且幸運地向銀行借到了錢,技術也能從海外引進;雖然代價高一點,可是隻要能成功,所得到的利益遠超過失敗時所冒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之下毅然而行,當然也是正確的決定。
不論是治理國家或經營公司,甚至員工為公司打算,都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和做法。
謙虛才能明辨事物的真相,因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鬆下先生過去的經驗,有一個很明確的信念:再困難的事,隻要有適當的準備,有心尋求解決之道,必能找到辦法解決。不過,如果沒有足夠突破困難的力量或勇氣,則注定失敗。
今天你們要推展一項“躍進運動”,這種精神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然而第二步應是擬訂適當具體的方法。需知任何問題都有成功之路,隻是那條路並不都容易找到。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會失敗。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那條成功之道?首先,要以謙虛的態度來看事物,然後訓練自己能夠明確把握事物的真相。“這種問題算不了什麼”,有這樣輕率的想法,是絕對找不到正確之路的。
以謙虛的態度,麵對非常複雜的問題,也可逐漸找到一條光明之路。你隻要循著那條路前進便可到達目的地。
無法突破困難的因素,往往在於自己。因此失敗時,要先自我反省。
做買賣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必須決定是進或退。麵對困難,就要考慮該如何解決。當然解決困難的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情的真相,冷靜地去思考引起困難的真正原因;這時,可發現大部分原因在於自己。所以,如果自己有錯誤、疏忽或思考不到的地方,就要坦白地自我反省,加以改正,如此便容易處理困難,也才會把這種體驗牢記在心。
換句話說,就是要在事情一露出破綻時就察覺到。但人們常常在事情有了差錯後就草草地處理。但不論如何,在事情將要接近有破綻的狀態時,就能馬上察覺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正視困難而解決它,人類才會不斷地進步與成長。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即使是有豐功偉績的人,也不敢說自己不曾失敗過。正因為有無數的失敗,才能得到無數的經驗,從而提高警惕。經過幾次的教訓後,才會得到成長。最後把偉大的信念植於內心深處,而完成偉大的業績。
因此,不管是失敗或陷入困境時,最大的問題是自己是否能勇敢的承擔。如果不肯承認失敗,那就不會有什麼進步。要是因此而不滿於社會,抱怨他人,那樣自己得到的將永遠是失敗和不幸。
財富不是盜竊,但有許多盜竊變成了財富。
——[英]托尼不知道這工作的缺點,也沒有什麼不滿,就表示你沒有真正投入工作。
鬆下電器公司一直強烈希望,把自己所屬的電子業界變成最理想的企業界。倘若開始有“這個企業界無藥可救了”的想法,就不再產生勇氣。這一點非常重要。
覺得有缺點,就該研究如何去改正。我們對事物都有這種想法,才能做大事,社會才能進步發展。另一方麵,如果對這個行業的缺點無所感覺,也沒有什麼不滿,就表示你沒有真正投入在工作上,這樣很不好。比如和鋼鐵業界比較,鋼鐵業界顯得非常理想,你就應該對自己所屬的行業產生不滿,從而努力奮發,改正那些缺點,而消除心中的不滿;於是勇氣倍增,實現理想,也會覺得經營非常有意義。
苦惱可刺激你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而產生解決問題的靈感和力量。
當我們處理任何事情時,幾乎沒有一帆風順的。一般而言,都會產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這些問題使我們不能順利完成工作,於是便產生了苦惱。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也經常有問題發生。
身為經營者,經常會遇到很多苦惱,而且往往是接二連三地發生,如果這些苦惱,無法獲得解決,就會造成鑽牛角尖,而無法自拔的地步。
鬆下先生認為,即使是一千個苦惱,也隻算是一個苦惱。也就是說要麵對最大的苦惱去思考。
鬆下在經營中,曾經同時發生五六個苦惱,每一個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雖然苦惱不斷地產生,我們隻要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自然排除其他較小的苦惱。這也是一種解決的方法。
鬆下認為一個人有苦惱,並沒有大礙。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你擔心一件事,心裏就會隨時保持警戒狀態,行動就會格外慎重。如果沒有這種警戒,就很容易造成過失。所以苦惱並不是對自己不利的;因此,經營者應該麵對苦惱,並思考如何解決。這樣會使你的人生更具有意義。
此外你要能從另一角度來看苦惱。例如,接連十幾天下雨,使你非常苦惱,但你應該認為由於綿綿雨季,帶來充沛的雨水,使得人類免受幹旱之苦。
當然,有些廠商的問題,並非如下雨那樣簡單,可是仍可換一個角度,尋求解決之道。
有時夜裏不能成眠,但它常常能使人感到一種向上的力量,而產生許多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各位能用這種方法排除苦惱,相信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患得患失的心理,往往是事業的絆腳石。要學會從憂慮中,發現生活的挑戰和意義,這時,且不可慌。
最近常有人說“銷售革命”這種話,而在買賣上也的確變化劇烈,增加了一些很難以處理的問題。
各種新產品陸續地出現,流行也隨時在變化。同行業的競爭日益劇烈,且出現很多超級市場那種大量銷售店。整個市場愈來愈現代化,商業環境幾乎每天都在變化中。
在這種環境下從事買賣,難免會有到底能不能成功的不安及煩惱。這種現象不限於銷售業界,即使製造商也是一樣。
人們靠智慧來掌握財富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美]摩根但如果仔細地想想,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有“絕對放心的意境”。不論零售商、批發商或製造商,且不論任何時代,都可能如此,都會麵臨許多困難而憂慮不安,因此必須不斷地克服困難尋找生路。
如果不憂慮,努力工作就能一切都順利地進行,那真令人高興,但本來就沒有這種可能。難怪大家會在銷售業界的各種變化中,出現多種煩惱或憂慮。也隻有在這種變化中,才能發現生存的真正意義。如果由於過分憂慮而變成失敗主義者,那就是因為沒有想出好的辦法;但如果完全不憂慮,就可能不去努力,也不會有進步,也不可能真正為商店的經營費心血。因此,不論在任何環境下,都應堅定求生存的信念;不論大小商店都要去想出更適合顧客需要的新的買賣態度。隻有這樣才能製訂出適應現代“銷售革命”的策略,或許這樣不斷地努力,才可能達到絕對放心的意境吧。
總有辦法使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除了不斷動腦筋,還要警惕反省。
有一篇新聞報道說,某造船公司去年初售出的船隻每噸價格為二百美元,現在價格則降為一百四十美元。
這是新聞報道,數字上或許有些誤差,但大體上是有這種傾向的。真是令人吃驚的降價幅度——三成!
船幾乎都由鋼鐵裝成。當然也需要高度和熟練的技術,但大部分都是靠材料,不象真空管那樣,材料費隻占百分之二十,其餘是技術費、人工費、研究費。造船和製造馬達大致相同,至少用百分之六十材料費。材料費占百分之六十的產品,僅僅一年之間要降價三成,實在不可能。可是造船公司辦到了。如果說以前賺太多現在虧損,也就罷了;但實際上即使從前,也是除適度利潤外,不致有別的暴利。這一回也不致做虧本生意。
這樣看來,這中間一定有什麼秘訣。當然,減少利益是可能的,但絕不致有三成的利益幅度可供縮減;所以,一定在經營方麵,想出了秘訣進行了改革,才能降了價還能平衡。
鬆下電器公司的經營在各方麵都無懈可擊,外麵的人這麼認定,我們自己也多少這麼認為,但這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樣會使我們自我陶醉,忘掉反省,對一切事物疏忽大意。
所以我們要不斷勉勵自己,一定有辦法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成功與失敗往往隻在一線之間,全看你是否有決心奮鬥到底。
成功的公司和失敗的公司,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羞異。失敗的公司,並不是亂糟糟地做,也沒有怠慢,他們一樣努力工作,可是經過五年十年之後,卻產生很大的差別。這就是公司的經營有了問題。今日鬆下電器公司有待改善之處還是很多。
例如今後價格的競爭勢必愈加劇烈,產品是否能依市場需求降價百分之十呢?如果能,那就沒問題,若不能,則必須探討不能的原因,集眾智來謀求對策。不僅要發揮公司優秀員工的長處,也要向外吸收好的人才,為公司貢獻智力。
如果,隻光靠自己或公司的想法,就認定事情無法做到予以放棄,那就真的永遠做不到了。遇到問題無論如何也要謀求對策,這樣,你已踏上成功的第一步。
鬆下曾在戰敗的廢墟中,身負高額的債款,但它卻勇敢地爬起來了。
鬆下公司自1918年創業。從小規模的企業開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發展都很順利。後來將組織改為股份有限公司,1940年,員工人數已經達到一萬人了。
若是富人全然不存在了,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很可憐。
——[美]威廉·戴維斯當時,心血來潮,鬆下先生想察看一下他個人資產,竟發現有二千萬元,與創業時的全部資金一百元相比,事業算是有些成就了。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敗之後,就由盟軍占領;根據占領政策要征收財產稅。那時又重新估量了他的個人資產,才發現竟然負債七百萬元。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當然是有原因的。戰爭一開始,政府就要求建設造船廠和飛機工廠。鬆下順應國策,分別成立公司,資本以鬆下個人名義向銀行申請貸款。不幸建廠後就要生產時,戰爭結束了。當然這些工廠都用不著了。這個損失按道理政府應該要賠償,可是戰爭輸了,哪有能力賠?
而向銀行借的錢卻不能不還。結果二千萬元的資產沒有了,剩下的是一大疊廢紙一樣的股票和一身債務。遭到這樣大的打擊,雖然有苦難言,但他卻不悲觀,反而勉勵自己:“重新再來吧。”
當時四周的人,因為戰爭及空襲,有的身體殘疾,有的家破人亡,骨肉離散。鬆下自己想:“比起那些人,我已經幸運多了,至少我還有生命啊。而且這一次的失敗,不是經營上的錯誤,是因為戰爭輸了的緣故,是個人能力無法挽救的,所以應該拿出勇氣,從頭再來。”
那時,鬆下先生已經五十歲,身體健壯,精神旺盛。雖然損失了所有的財產,又背了高額的債務,還能勇敢地麵對現實,振作精神,開始苦幹,以圖東山再起。
這種體驗、這種思想,不隻是他自己,當時大多數人都有。也就是這些人的力量彙合起來,才能完成戰敗後的複興重建工作。
在愈困難的環境中,也愈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和胸懷,這就要有遇事不怕死的精神。
人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時,要麵對事實,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沒有人會認為麵對困難是件愉快的事。在現代的青年中,也許有些人會說麵對困難是很刺激,或是很好玩的。但坦白說,那至少不是可喜的事。不過,遇到困難而能夠毅然麵對它,視為男子漢的願望而樂意加以處理,也是很重要的。從這裏所產生的正義感和自我挑戰的勇氣,在現代社會中尤其重要。
因為這樣的人,才是遇到大事不會束手無策的人,對重大的事能夠下決斷。在人多而人才少的公司裏麵,對這表現突出的人應當重點培養訓練。
古代的武士對任何事都抱著不怕死的精神。但在今日,死是莫大的罪惡;至少沒有人認為死是偉大的。不過雖然不特別怕死,而遇事不怕死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相當難得的。
西鄉隆盛這位曆史人物,現在有許多人攻擊他;但也有人認為他是非常傑出的人物而極力稱讚他。認為他是傑出人物的原因,無疑是因為他聰明;但重要的是在於他不曾把自己的利害關係與事物連起來考慮。
西鄉隆盛與勝海舟共同策謀,把搶救江戶免於遭受兵火之劫視為自己的責任。這種行為,除非具有超越利害關係的胸懷,否則是絕對辦不到的。真正以生命為賭注之舉,非具這種胸懷不可。這就是為國家為社會,隨時可以捐軀,把個人的利害關係置之度外的精神。
金錢不是目的,而隻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英]撒切爾夫人舉個例說,商人都希望稅金愈少愈好,沒有人喜歡被征收太多的稅。可是,在稅務機關方麵,想法卻不一樣。假如有這種情況,因為你賺了一百萬元,稅務部門要你非繳七十五萬元的稅金不可。你心裏覺得繳納五十萬元就足夠了。
但是,如果你在從另一方麵想:這些錢不是我的錢,可以說是國家的錢。由於我在做生意,這些利潤可以暫時作為我自己的錢,但本質上全部是國家的。本來所賺的錢縱然視為己有,但自己死後錢能帶走嗎?真正自己的東西在自己死後也要送給別人,不是由子女繼承就是送給親友;或者沒有人繼承也沒有親友可轉送時,就歸還國家。換句話說,把這些當做在本質上全部不是自己的東西。
這樣一來憂慮就消失了。結果自己改變想法,沒有一句怨言地繳納了稅金。稅務署方麵也覺得你是個老實人。總而言之,這根本上都是想法的問題。如果心裏覺得不該被課稅的話,即使隻要繳納數十元,還是會想出種種借口來搪塞。
事情的結果往往因人的想法不同而不同。所以男子漢應該有寬廣的胸懷。
問題發生後,在追究他人之前應先檢討自己,尤其是經營不善。
人往往容易注意到別人的缺點,發生問題的時候也容易把責任歸咎到別人身上,而很少責備自己,但實際上自己完全沒有責任的情況並不很多。即使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那恐怕也是主觀的看法。如果能夠超越人性從更高處的觀點來看,那就不僅可以發現別人的過失,同時也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
是否真能做到這種地步我們暫時不去談它,但是人們在問題發生時,在歸咎他人之前至少應該先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過失,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鬆下電器在經營過程中,有一件難以忘懷的事情,那就是“熱海會談”。1964年正是不景氣的時候,鬆下電器在熱海召開座談會,招待全國兩百多家經銷商及代理店的老板們,以了解他們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熱海會談”。
為什麼要召開這次座談會呢?原因是當時全國的經濟非常不景氣,很多企業都陷於停頓狀態或破產。電器行業的情形也差不多,甚至連一流的公司都虧損十分嚴重,無法再繼續經營,因此為了了解代理店和經銷商的營運狀況才召開了這次熱海會談。
了解到的情況非常不好,出席會議的老板們大都抱怨經營上一直出現赤字,其經營惡化的原因幾乎全部歸咎於鬆下電器的指導不善。
有人這樣指責鬆下公司:“我們經營鬆下電器的代理店一向隻有赤字,到底鬆下公司在做什麼呢?”賺錢的也不是沒有,但隻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的人都賠錢。因此,大家普遍都認為是鬆下電器的責任而感到不滿。
第一天的座談會就在一片不滿聲中結束。第二天開始的時候情況依然,不滿之聲到處可聞,不過偶爾也有不同看法的。
“發生赤字應該是公司自己經營錯誤,鬆下電器難道就一無可取嗎?”
接著大家又紛紛交換意見,情形仍然和第一天差不多。照這樣下去豈不是沒完沒了?鬆下先生認為是該作結論的時候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說經銷商說責任在鬆下電器,而鬆下電器則說經銷商的營運有問題,彼此象是兩條平行線的時候又能作出什麼結論呢?
人類百分之七十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都往往意外地盲目。
——[美]卡耐基然而開會又不能沒有結論,於是鬆下先生就重新把聽到的這些不滿加以檢討,他們的話實際上也不無可取之處,鬆下電器本身難道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嗎?之所以會造成代理店和經銷商的諸多不滿,鬆下電器本身的做法和銷售方式必然有所缺失。
從這個角度來看,鬆下電器絕對不能說沒有責任,而且還應負大半的責任才對。這種感覺非常強烈,因此最該反省的恐怕還是鬆下電器本身吧。或許是因為沒有贏得代理店和經銷商們的信賴以致漸漸疏遠,這不正是造成今天這種情況的主因嗎?
鬆下電器該改進的地方就應設法改進,尤其是創業時的心態更是非改不可。剛創業時,鬆下先生帶著產品四處推銷並接受批評,這樣懷著感激的心情一步步推銷下去。不管公司擴展得多大,當年的情景決不可忘掉。
事情做不好,如果隻會責怪別人而絲毫不知道自我反省的話,那簡直就錯到極點了。
經過詳細考慮以後,鬆下先生對大家說:
“鬆下電器能有今天的局麵,可以說都是仰賴各位及上一代的培養和照顧。你們如果對於眼前的情況有所不滿的話,這應該是我的錯誤。今後,鬆下電器對於需要改進的各點一定要做根本的改善。為了使各位經營得更順利以及業界的安定,我想我們非做最大的努力不可。”
某代理店的老板這麼說:“大家不妨考慮一下,鬆下先生和我們大家並不完全因為金錢才結合在一起的,其間還有更深一層的精神結合。大家光知道指責鬆下先生不對,就沒想一想這是我們大家的錯誤。”
就這樣子,經過兩天來的爭論,最後就在溫暖而令人感動的場麵中結束。
此後,鬆下電器就依據熱海會談的內容,振作精神製訂新式銷售製度並付諸實施。很幸運的,不論是經銷商、代理店或販賣店,大家的經營都漸漸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生機。
失敗了,不推禦責任,勇於承擔,下次就能成功。
當事情進行不順利時,總是會想到一大堆理由推禦責任。事實上,所謂“事出有因”,不順利是各有原因的。
然而若能事先察知種種造成困難的原因而予以排除,就不致發生問題。訂立周詳的計劃,付諸實施,是幾乎不會失敗的。
很多事情的失敗,是因為沒有想到該做的事以及即使想到了也沒有做該做的事。所以應該反省的是自己,而不應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別人。
由於競爭激烈,經營發生困難,是因為那個公司或商店沒有周詳的計劃。如果有周詳的計劃,則競爭越激烈,反而生意更興隆,顧客越來越多。顧客被同業拉走,是因為你缺乏吸引顧客的實力或魅力。事後又一再互相自我安慰說:“要不是有那種事就成功了”。
我們必須痛加反省:事情何以到這種程度?然後把原因全部歸在自己身上。這樣,失敗一定降到最低程度。
做生意就是真刀真槍地決鬥,如果以為有時吃虧沒關係,必定敗陣下來。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若遇到挫折,就氣餒失去奮鬥的意誌,而不追求其他途徑,那麼永遠無法成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不順利的時候,應繼續努力,才會獲得成功。
金錢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因為它不僅僅能滿足一個人的某一方麵的具體需要,而且也能滿足人們抽象方麵的需要。
——[德]叔本華在商場上,若能借競爭刺激彼此進步,那麼好的競爭對手是非常需要的。
鬆下先生曾經同小山先生成為競爭對手,小山先生的事業很不如意,而鬆下公司卻蒸蒸日上,他就問鬆下先生有什麼秘訣。
鬆下先生以鼓勵的口氣對他說:“其實,像你這樣熱心的人,不成功才是不可思議。做生意就像真刀真槍地決鬥,絕不可稍有疏忽或懈怠,一直到獲得勝利為止。如果還不能達到目標,那就是經營方式不當。所以做生意,若是抱著有時侯吃虧沒關係的態度,那就不對了。其實,無論經濟景氣與否,應有的態度和決心都是一樣的。我認為,一個真正的經營者,愈是在不景氣的時候,愈能鞏固向上發展的基礎。”
做生意,如果能做到這樣,才是真正的經營生意。如果因為一兩次不順利,就心灰意懶地放棄,那就不是經營了。同時,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實實在在去努力的。如果對於任何困難你都能設法克服,那麼你將從其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能自覺負起責任的人,才會有真正的男子氣概,而突破困境。
鬆下先生在二十歲左右開始獨立經營事業。有一位傑出的企業經營者——山本武信先生,對鬆下先生影響很大。
由於當時大部分汽車都用燈籠照明,非常不方便;於是,鬆下先生決定研究利用電池的洋燈,並且開始製造銷售。當時就和大阪的山本商店談妥,並訂下契約,由他們承包大阪地方的買賣。
這家商店的經營者就是山本武信先生,他本來是做化妝品製造批發的出口生意,在大阪有很優良的信譽,經營的規模比鬆下公司還要大。他一看到鬆下製造的汽車用洋燈,即預計會有很好的銷路,所以馬上和鬆下訂下契約,願意銷售其產品。這使鬆下先生從內心對他大大的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