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一想,鳳瑤就明白了木係道法因為其本源屬木,木具有生發、條達之特性,所以療傷最為有效,其次才是水係道法。
剛得到木係道法,就有了用武之地,這也算是現學現賣了,鳳瑤暗忖真是僥幸。
這時,林炎呻吟一聲,似乎要醒轉過來,鳳瑤連忙轉身,凝神調息,心境卻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平靜下來,如花玉容還紅的嬌豔欲滴,更是美絕人寰。
*****
天山最東端,烏肯山和龍首山之間,是一處穀地,因為中土西北素來風大,而兩山之間更是終年大風;又因為山穀中住著一位貌若天仙又能歌善舞的修真之人,世人在穀口經常能聽到她清亮悠揚、繞梁三日的美妙歌聲,所以此山穀被人稱為“歌風穀”。
由於背靠天山,雖然穀口處終年疾風不斷,飛沙走石,甚至能將人帶駱駝一齊吹走,但是山穀深處卻是極少有風。天山上的冰雪融化形成溪水流入歌峰穀,使得四麵環山的歌風穀雖然比不上嶺南的溫暖濕潤,但是也稱得上山明水秀,四時如春,穀中百花齊放,綠意盎然,是中土西北有名的一處勝景。
小風後寧若蘭就是這歌風穀的穀主。
這位小風後寧若蘭是中土修真界最為神秘的人物之一,見過她的人少之又少,年紀就更不為人知,不過見過她的容貌又能活著出穀的人,無論遭遇到了什麼,都不會吝嗇對她外貌的讚美之詞。據說小風後寧若蘭修習的是五行道法中的風屬道法,修為深不可測。盡管風係道法是正派道法之一,這位小風後行事卻是心狠手辣,冷酷無情,近於邪魔,隻要開罪了她,無論是何門派,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中土修真界中關於她最出名的一個傳聞就是二十年前玉虛穀的一個弟子因為屢次想入穀見她而遭拒,心生怨憤,便對外人說她目中無人、狂傲自大,結果被寧若蘭出穀擊斃,後來玉虛穀的掌門玉虛子登門問罪,卻無功而返,據聞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由此一事,小風後寧若蘭更是名聞天下。
未時三刻,太陽便自西麵的龍首山墜下,暮色迅速籠罩了繁花似錦、靜謐無聲的歌風穀。
一道人影自天際迅速禦空而至,落在龍首山頂。來人身材魁梧高大,一身黑衣,麵容冷酷,負手而立,凝望腳下的歌風穀片刻,嘴角泛起一絲冷笑,足尖一點,飄身而下。
眨眼之間,來人已經下落四百丈,落進了花團錦簇、小橋流水的歌風穀內。四下並無人跡,連鳥叫蟲鳴聲都一無所聞,靜謐的可怕。
來人負手而行,似乎走進的並不是名震天下的歌風穀,而是自家的後院。雙眸精芒四射,黑夜對他的行動沒有任何影響,略一打量方位,他就朝三十多丈外最高的一座宮殿行去。深諳風水住宅的人一般都可以一眼辨認出主人住在哪所房子中。
行了數丈,眼前景色一變,居然不再是枝繁葉茂、百花爭豔的花園,而是亂石遍地,寸草不生。來人不禁心下疑惑,抬頭一望,剛才近在眼前的那座宮殿居然消失不見,前方數十丈外,就是漆黑高聳的山壁。
來人向左方邁了數步,眼前景色又變,居然是一片齊膝高的野草,一望無際。自龍首山向下眺望時,這歌風穀僅僅是數百畝大小,絕不可能有如此廣闊的一片草地。
來人終於發覺,他是進入了一處奇門陣法中,進退失據。
麵上的傲然之色被凝重取代,來人騰空而起,剛升高三十餘丈,忽然覺得一陣狂風吹過,以他深厚之極的修為也難抵擋,瞬間就將他吹出半裏許,等他再落下來時,居然發現他仍然在入穀時的地方,眼前小橋流水、四周幽靜無聲。
此人終於收起傲色,拱手行禮道:“魔尊座下法魔靳冷顏,拜謁歌風穀小風後!”聲音清越嘹亮,遠遠傳了出去。
片刻之後,遠處那座宮殿燈光閃起,一道窈窕曼妙的身影提了一盞燈籠,沿著奇異的路線漫步行來,片刻之後到了靳冷顏跟前,居然是個眉目如畫、頭梳雙辮的小丫頭,年紀不過十四五歲。
隻聽她嬌聲嚦嚦道:“靳護法,我們穀主有請。”更不多言,轉身便行。
法魔靳冷顏卻並無怒色,跟在那個小丫頭身後,朝那座燈火通明的宮殿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