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麒麟爐(1 / 2)

番禹,古稱“楚庭”。上古時期,當地的百越人和據有長江中遊的楚人就有往來,楚人在此建城,因此得名。昔日秦皇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因屠睢濫殺無辜,被當地的百越人殺死,隨後秦朝派任囂為主將,同趙佗一起,曆時四年,終於平定嶺南。

嶺南平定後,任囂拓展楚庭城,以“番禹”為名,“番”通“藩”即番蠻、蠻夷之意,禺即隅,指邊遠之地。意思是邊遠的蠻夷之地,又稱任囂城。建城四年之後,任囂病死,趙佗自立為王,率百越人共建南越國,趙佗壽百餘歲,在位達六十七年,南越國一度興旺發達,百姓安居樂業。

林炎在惡靈穀的黑霧中落井下石,攻擊地魔奚近山,成功切斷了他鎖定自己的神識之後,就徑直來到這嶺南大城,稍加打聽,就知道了以丹藥聞名於中土修真界的方家,就在番禹城北的越秀山上。

林炎心中所想的,自然是方家的丹爐。

現在林炎手上有上古丹書,也搜集齊了七葉培嬰丹的材料,更成功解除了元靜師太的封印,可以用自身的烈陽之火煉丹。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欠丹爐。

如果是數日之前的林炎,隻會去憑借自身的尋爐之法翻山越嶺去尋覓無主丹爐,絕對不會打別人丹爐的主意。但是現在林炎已經成魔,心中沒有太多顧忌,禮儀道德更是淡薄多了。聽到地魔奚近山提起嶺南方家以煉丹聞名,暗記心頭。剛一逃脫地魔奚近山控製,便飛來嶺南,打算搶奪方家的丹爐。

嶺南雖然是山嶺連綿,但是並無高山。番禹北的越秀山僅僅三四十丈高,草木蔥翠,景色宜人,又有整齊的石階通往山腳,上山下山都方便之極。

此時林炎就正漫步上山,一邊打量這番禹名山的勝景,一邊運功搜索爐息。這嶺南方家以丹藥聞名於修真界,丹爐自然也不會僅為下品。

林炎修為從元嬰期下層一躍而至元嬰期上層,探查爐息的距離也達四十丈遠。將近山頂,林炎就望到了三元宮,據說三元宮是大師葛洪之妻鮑姑興建。這鮑姑隨同葛洪煉丹多年,頗通醫理,行醫濟世,救人無數,名望甚隆。林炎起初還以為這方家煉丹的地方就在這三元宮內,結果探查之下並無發現。

繞越秀山行了半圈,林炎就感覺到右側山麓的一組建築內,爐息極為強烈。林炎大喜,幾個起落就來到這高牆大宅,占地頗廣的門戶前。還好此時天色已晚,並無行人,否則常人見到林炎這樣瞬間就躍過二十餘丈的距離,定然是驚駭欲絕。

見朱紅大門緊閉,林炎就直接越牆而入。感覺到爐息是由院內十餘丈外的一座高大建築內傳出,林炎用神識探查到方圓三十丈內並沒有醒著的人,就邁步來到房前,推門入內。

門內居然是一個寬敞異常的房間,長寬各達八丈有餘,說是一個大廳也不為過。但是房間內除了按照西北天門、東南地戶、西南人門、東北鬼門的風水方位排列的四根合圍粗的巨柱,支撐起高大異常的屋頂之外,整個房間空無一物,顯得甚為怪異。四根在巨柱一人高的地方,都嵌有一盞燈台,幽幽的燈光從燈台上發出,房間內顯得有些昏暗。

林炎邁步入內,隻見左側是十餘步外就是空蕩蕩的牆壁,字畫都沒有懸掛一幅。右側牆壁上卻也懸掛了燈盞,而且是三盞燈間隔三尺嵌在牆壁上。牆壁上有明顯的縫隙,似乎是門,卻又沒有任何拉手。讓林炎有強烈感覺的爐息,就從這牆壁後發出。顯然門後就是煉丹室。

林炎邁步走到牆壁前,用手敲了敲牆壁,居然是堅硬的青石所造。以林炎的修為,擊碎這石門自然不難,但是如此一來,難免驚動他人。

林炎又仔細打量這三盞燈台。似乎是青銅所鑄,樣式古樸,並無圖案花紋,燈盞內不知道放的是什麼燈油,燃燒起來雖然不甚明亮,但是沒有一絲油煙,也沒有任何味道。林炎發現燈盞與牆壁相連的彎曲手柄甚為幹淨,似乎經常有人擦拭,心中一動,握住手柄向左一轉,沒有絲毫動靜;向右一轉,輕微的嘎嘎聲響起,燈盞旁邊的堅固石門居然打開了,林炎心中一喜,邁步入內。

這間屋子要小的多了,長寬都約兩丈,有一股濃烈的藥草味道。除了門這一側,其他三麵牆壁都有一個高達八尺,寬達丈半的紫檀木架子,分為六層,每一層又有木板隔斷形成格子。上麵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藥草,有根有葉有花有莖,數不勝數。林炎無心查探藥草,讓他眼前一亮的,隻有房屋中間擺放的一個高約三尺,粗約合圍的丹爐。

丹爐為暗綠色,似乎是銅鑄,由於年代久遠,遍生銅綠。上麵滿是各種珍禽異獸的花紋,極為精美。讓林炎欣喜的,是這丹爐發出的爐息很強,是一座中品丹爐!

剛想托起這丹爐走出密室,林炎忽然發覺更為強烈的爐息由隔壁傳來,林炎輕輕退出這密室,轉動燈盞將密室門關閉,又來到隔壁的燈盞前,轉動燈盞,將密室門打開,閃身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