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國際“股神”——沃倫·巴菲特(1)(1 / 3)

心路曆程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父親霍華·巴菲特從事過證券經紀人的工作,也是一位國會議員。母親是萊拉·巴菲特。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鍾情於股票和數字。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5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周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買進了Cities Services的優先股,但在股價達到40美元即予以賣出,不料隨後股價一路上揚,幾年後竟站上200美元,這讓他明了投資績優企業、並長期持有股權的重要性。巴菲特的事業頭腦,在青少年時期就展露無遺。14歲的他以兩份送報工資所存下來的1200美元,買下了40英畝的土地,並且把這些土地轉租給佃農。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轉學到尼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一年內獲得了經濟學士學位。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

1951年,21周歲的巴菲特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碩士學位。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6年,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成立,這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巴菲特出資100美元,擔任普通合夥人。巴菲特後來又陸續創立了幾個合夥事業,最後一起合並成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在經營事業上麵,徹底實踐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與獲利分配模式。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由一家紡紗廠變成巴菲特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

1965~2006年的42年間,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公司淨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8年3月,《福布斯》雜誌發布了全球富豪榜,巴菲特由於所持股票大漲,身家猛增至620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

微語錄

我喜歡簡單的東西。

我特別鍾情於讀傳記。

思想枯竭,則巧言生焉!

要學會以40分錢買1元的東西。

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些什麼?

任何不能永遠前進的事物都將停滯。

我與富有情感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

永遠不要問理發師你是否需要理發!

如果發生了壞事情,請忽略這件事。

生活的關鍵是,要弄清誰為誰工作。

如果你在錯誤的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如何定義朋友呢:他們會向你隱瞞什麼?

其實基金會是一種變相隱藏財富的手段!

隻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用我的想法和你們的錢,我們會做得很好。

任何一位,卷入複雜工作的人都需要同事。

頭腦中的東西在未整理分類之前全叫“垃圾”。

我從來不曾有過自我懷疑。我從來不曾灰心過。

成功的投資在本質上是內在的獨立自主的結果。

時間是傑出(快樂)人的朋友,平庸人(痛苦)的敵人。

習慣的鏈條在重到斷裂之前,總是輕到難以察覺!

人性中總是有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的不良成分。

歸根結底,我一直相信我自己的眼睛遠勝於其他一切。

每天早上去辦公室,我感覺我正要去教堂,去畫壁畫!

我始終知道我會富有。對此我不曾有過一絲一刻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