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人盡其才,讓每個人都有施展才華的舞台(1)(2 / 2)

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公司,其成功的秘訣在於領導者善於使用比自己強的人。郭廣昌作為複星的董事長,畢業於“什麼都沒學”的哲學專業,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專。“身無長技”反而給了他最大的“特長”,那就是什麼問題都要去請教人,什麼事都要找專家。這就逼得郭廣昌必須要學會用人。

郭廣昌最大的體會是:一定要學會使用比自己強的人。要學會用自己的老師——每個比我強的人都是老師;要學會用在某個領域比自己強的人——這些人往往就是專家。公司經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找老師的過程;複星能夠快速發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師找得多、找得準。

郭廣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沒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關係到公司的成敗。最大的投資失誤,不在於一個項目的得失,而在於找錯了人。

在知識經濟時代,領導者更需要有敢於和善於使用強者的膽量和能力。在公司內部激勵、重用比自己更強的人,就能讓公司變得越來越有活力,越來越有競爭力。

作為一名領導,要想做到樂於用比自己強的人,就必須克服嫉賢妒能的心理。那些生怕員工比自己強,怕別人超過自己、威脅自己地位,並采取一切手段壓製別人、抬高自己的人,永遠不會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唯才是用,用人可不按常規出牌

一個領導者,如果僅僅把有才幹的人選對了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打破常規來選人、用人,而且要準備好怎麼樣管理這些人。優秀的領導者是可以把有才幹的人的潛能變成優勢,變成優秀的工作表現的。

衛青是一位出身僮仆的著名將帥。從社會地位低賤的僮仆,成長為統率百萬之眾,叱吒風雲,並成為彪炳史冊的將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究衛青的成長,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不乏曆史的際遇,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正好是漢武帝的寵姬和皇後;有時代的造化,漢武帝時代大規模抗擊匈奴的戰爭為衛青的才能提供了用武之地;而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間的默契和配合,更是衛青得以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衛青的成名可以說是漢武帝用人政策的成功的典範,衛青的才能和修養又成為曆代人才的表率和榜樣。

衛青的父親鄭季,曾在平陽侯曹壽府中任職,與婢女衛媼私通,生下了衛青,而在鄭季與衛媼私通的時候,他已經有妻兒了。衛青少時回到父親家中,鄭季的妻子和子女當然不會給他好臉色看,把他當做奴仆來對待,讓他穿下人的衣服,幹下人的活。有一次,衛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官,碰到一個鉗徒,他給衛青相麵,說衛青有貴人之相,官至封侯。衛青根本不敢奢望及此,他笑著說:“我現在就是個奴仆,隻要主人不鞭打我,我就滿足了,哪裏還會癡心妄想,成王成侯呢?”

等到衛青長大後,他又回到平陽侯府中,做了騎從。建元二年春,他的同母姐姐衛子夫得幸於漢武帝。陳皇後的母親長公主出於妒忌,想殺害衛青。漢武帝聽說後,反而召衛青為建章監、侍中,後來又升為太中大夫。

衛青因外戚的身份受到漢武帝的青睞,但這種裙帶關係並不能保證他安享尊榮,更不能使他成為彪炳史冊的軍事統帥。時代是人才成長的搖籃。正是奮發有為的漢武帝時代,為衛青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曆史舞台。

西漢初年,漢朝統治者致力於休養生息,穩定國計民生,對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的侵擾采取守勢,通過和親的方法,與匈奴各族保持友好關係。至漢武帝時,國力大大增強,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無法繼續忍受屈辱的和親政策。於是部署大軍,抗擊匈奴。漢武帝用人從來不墨守成規,在抗擊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中,他起用衛青為將帥。元光元年漢武帝拜衛青為車騎將軍,衛青率領大軍出征上穀,一路上衛青英勇殺敵,斬敵無數。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勇猛,特封他為關內侯。元朔年間,衛青連年率兵出擊匈奴。元朔二年,他率軍出征雲中,迂回至隴西,俘虜敵人數千,俘獲牲畜百餘萬頭,驅逐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收複河南境地,此後漢政府於此置朔方郡。漢武帝論功行賞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元朔五年,衛青再率蘇建等軍出征朔方,擊敗匈奴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眾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近百萬頭。漢武帝於是拜他為大將軍,益封八千七百戶,其子衛伉、衛不疑和繈褓中的衛登,皆得以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