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那可是個大家夥(1 / 3)

透過慵懶的紅葉,午後的陽光傾瀉在一張堆滿軍事典籍和期刊的書桌上。散落的廢紙團告訴人們一種焦躁不安的心緒,但很規矩擺放在桌子一角的軍帽似乎又在透露著相反的信息。

1993年秋,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艦艇指揮專業教研室。

“報告!”

“進來!”

“龍副主任,院長讓你馬上到他辦公室!”

“知道了,馬上去。”

龍鎮海,29歲,大連艦艇學院艦艇指揮係副主任,中校軍銜,曾是中國海軍最年輕的見習艦長,軍內少壯派軍官的代表。教研室,似乎不應該是他應該呆的地方。

龍鎮海出生於海軍世家。曾祖龍顯仁是清末武舉出身,曾任職於清末福州水師。清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艦艇在福建馬尾發動突然襲擊,全殲福州水師。龍顯仁在此戰中腿部、胸部負傷,戰後複員返鄉。在老家浙江餘杭,開設新式學堂,廣納寒門學子。試圖以個人綿薄之力,啟蒙西學,救民族於危亡。就這樣度過了十年采菊東籬下的鄉間生活,1894年,北洋水師戰敗,大清國最後的希望就在一個下午灰飛煙滅。消息傳到餘杭,龍顯仁正拖著病軀給學生上課,突然直挺挺倒在講台上。當晚嘔血數升而死。彌留之際,龍顯仁留下遺言:

“我龍氏子孫,不論男女,不得從文,必投身行伍以報國家!”

就這樣,龍鎮海的祖父先是加入北洋軍閥,後投身馮玉祥,官至旅長。其父龍邦佐,早年被送至黃埔軍校,為第七期學員。後加入共產黨。因文化層次較高,抗日戰爭後被送至蘇聯學習,解放戰爭即將結束時回國。1949年4月23日,龍邦佐在江蘇南通,參加了海軍成立儀式,成為最早的新中國海軍軍官之一。後來官至南海艦隊湛江基地司令。

受家庭的影響,龍鎮海從一出生就注定是幹海軍的。

龍鎮海一米八五的個頭,非常健碩。麵目清秀,又不失剛毅。濃眉大眼,頭發又短又直,有點怒發衝冠的意思。由於常年在艦上服役,皮膚有一種古銅般的顏色。軍人的氣質和帥氣的臉龐非常完美的結合在龍鎮海的身上。

龍鎮海很小的時候就在家裏擺弄父親帶回來的艦艇模型,他還有機會讀父親收藏的關於海洋地理、海軍建設、艦艇知識的書,最有名的如馬漢的《海權論》,順帶的收獲就是學會了俄語和英語。龍鎮海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也都參加了海軍。但他爸最喜歡這個又聰明又可愛的幺兒,所以給他取名鎮海。時常帶他到軍港看看軍艦,有時遇上一些不太重要的任務,比如給守島部隊送補給什麼的,甚至會帶上小鎮海一起出海。

龍邦佐希望小鎮海能多點男子漢的氣概,多幹幹收纜繩,扛炮彈,刷漆這樣的粗活,又能鍛煉身體,又有軍人的格調。隻是龍鎮海恰恰對軍艦上那些不停轉動的雷達天線特別感興趣,經常盯著雷達屏幕一動不動。他還曾經把家裏唯一的收音機拆了,原因居然隻是想找到裏麵那個會說話的阿姨。以至於龍邦佐經常發出子不類父的感歎。

龍鎮海與電子工程大學通訊專業畢業後,就加入海軍,先在東海艦隊,後在北海艦隊驅10支隊。曆任驅逐艦雷達長,觀通長,副艦長。年僅26歲,就成為見習艦長,開始艦長全訓考核。

26歲!見習艦長!稍微了解海軍的人,根本不可能把這兩個名詞劃等號。

若不是中間發生的一件事,龍鎮海根本不可能被一紙調令發配到大連艦艇學院。

那件事,龍鎮海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那是1991年6月的一天,北海艦隊109艦,龍鎮海正以見習艦長的身份指揮,接受艦隊的全訓艦長考核。當天的考核科目是近岸巡邏和對空防禦。配合考核的海航戰鬥機已經起飛。

“對空防禦部署!”龍鎮海發出命令。

109艦立刻開始機動,艦尾的浪花走出一條明顯的“S”型。同時全艦的對空警戒雷達和防空火炮也開始機警的盯著遠方的天空。一切都很正常。

109艦是當時海軍以防空為重點改造對象的試驗艦,和105艦一起,加裝了全海軍僅有的兩套海響尾蛇近程導彈防禦係統,雷達和副炮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雖然這些裝備和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多國部隊海軍相比,基本上屬於可以扔到庫房封存的檔次,但是在當時的中國海軍,已經屬於豪華配置了。能拿109艦進行防空演練,可不是每個見習艦長都能享受的待遇。

突然,通信班報告:“基地命令我艦立刻前往7號海域!”

7號海域位於旅順西南約140公裏,是我國的傳統漁區,也是北海艦隊的日常巡邏範圍。雖然離中國很近,平常人都會認為天經地義的是中國海軍的地盤,但實際上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經常派軍艦到這裏炫耀一下武力,甚至有時候當時的南朝鮮也會來湊下熱鬧。

為什麼?

首先,那是公海。根據國際法,各國軍艦都有權通過。

其次,在那個時候,中國海軍的實力,基本上可以用寒酸兩個字來形容。

海軍最大的主力艦,051型驅逐艦,也就是龍鎮海指揮的109艦這一型號,西方叫旅大級,排水量隻有3500噸,其設計原型是前蘇聯60年代的科林斯級,剛服役就落後。就是這樣一型艦,當時在海軍也是個寶貝。可同期美國最小的佩裏級護衛艦,也有4500噸,阿利伯克級驅逐艦,8000噸,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9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