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指一個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需承擔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和環境等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法規和商業道德、保障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支持慈善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企業社會責任通常可以分為經濟的、法律的、倫理的和自願的四個層次。對任何企業來講,承擔社會責任,避免傷害他人,努力造福社會,是其應盡的義務。當今商業社會已進入關係時代,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努力構建與員工、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社區以及社會大眾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和諧關係,這是所有企業未來長期保持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所在。造福社會同樣也會造福企業。當代企業應把社會責任,特別是倫理的和自願的社會責任作為一種長期的戰略目標始終貫穿於一切經營活動之中,以從根本上確保投資人利益的長期最大化。

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製改革已經基本結束,海內外公開上市也已經完成,以董事會為核心、產權明晰、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公司治理製度正在完善之中,隨著產權製度改革的逐步完成,這些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即可能不再像國有獨資企業那樣為國家承擔眾多的社會責任,而是把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或投資者利益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事實上,我國一些銀行吝惜助學貸款,一些銀行違反規定亂收費,一些銀行貸款支持汙染企業,或一些銀行通過信貸行為暗中操作操控股市或房地產價格,這些現象均顯示商業銀行存在社會責任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如何認識和平衡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係,在為股東賺取利潤的同時,如何為其他各方利益團體做出貢獻,從而實現長期利潤最大化,對其保持可持續發展和國內外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另外,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商業銀行國際化,商業銀行在國外市場的利益相關者日趨擴大化和多元化,在這一大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反思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深入研究我國當代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標準與構建機製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事關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大局。在國內市場,它可能成為商業銀行外部形象和銷售業績好壞的“晴雨表”,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正在成為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型“貿易壁壘”或市場準入障礙。二是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和標準有別於普通企業的社會責任,而目前尚沒有相關標準和機製,因此非常值得專門進行研究和製定。三是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表現具有特殊重要性。商業銀行,作為地位獨特的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比一般企業有其更加重要的作用,它除了直接影響銀行本身的外部形象和可持續發展外,還可以通過綠色信貸政策直接或間接影響其客戶或其他行業企業,如地產業企業的價格問題、製造業的環保問題、食品和醫療企業的產品和質量安全問題,以及通過暗中操控股市直接影響整個國家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大局。

本研究通過對中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和實踐的回顧與反思,通過實地調查、實證分析深入研究當代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現狀和問題,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概念和“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價值觀的樹立,製度安排重於戰略考量”的基本觀點以及製度壓力理論的核心觀點,基於對國外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案例分析結論,指出了當代中國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獨特內涵,製定了一套符合中國商業銀行具體實際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該標準包括管理製度和實際表現兩個大類,共有11個評估指標名稱,50個分配有不同權重的子項目;提出了一套構建現代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的機製,該機製認為,由於我們商業銀行的內外部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完善,在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的構建過程中,立法部門需要逐步建立一套日趨完善的法製製度來約束,政府需要製定一套良好的政策來引導,行業協會及非政府組織需要積極製定標準來規範;商業銀行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內部公司治理結構來控製,以及一個健康的企業文化氛圍來鞏固。也就是說,對商業銀行內外部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將對其構建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發揮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