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官場迷信種種(1 / 3)

古代官場迷信種種

讀史劄記

作者:王春南

中國古代很多官員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運、財運寄托於上天和神靈的庇佑。奸佞、貪濁的官員,因其內心空虛無聊、忐忑不安,對前途毫無自信,故對鬼神之事尤其迷信。

古代官場禁忌多

出門之前翻曆書,選日子,乃是古代官場普遍現象,今人不會覺得奇怪。不可思議的是,古代官員接到任命,前去上任,要避開幾個月份,過了這幾個月,方能到任。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一書就寫到了官員上任的禁忌:明朝人認為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對新官來說,是不吉利的,不宜在此期間赴任。“俗吏”都信這一套,隻有少數明白事理的官員,上任不忌正、五、九月。

官場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陸容在書中回答說:宋朝崇尚道教,正、五、九月禁止屠宰。新官上任,必須祭神,而禁止宰殺,沒有了供品,就直接影響到官場的祭神;祭不了神,上任儀式就無法完成,故正、五、九三月新官不宜赴任。當然,這個習俗還不是起源於宋朝。唐高宗武德二年(619年)正月,就詔告天下:每年正月、五月、九月,都不對死刑犯行刑;並且全國各地,無論官府,還是私人,都不得宰殺。尊奉道教的宋朝,沿襲了唐朝正、五、九月禁宰殺的規定,而且更加嚴厲,對新官上任的影響也更大。

正、五、九月新官不上任,本來是因為禁屠宰。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這一點,以為新官不上任,乃是由於這三個月對其不利。睿智如歐陽修,也不能免俗,如在五月接到任命,他是不在此月赴任的。宋朝宰相富弼,禁忌更多。隻要術士對他說,哪段時間對他個人仕途、命運不利,屆時他便向朝廷請病假。

不但官員上任有禁忌,而且各個衙門都有禁忌。清朝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一書中說到了翰林院的禁忌:翰林院不開中門,若是開了,對掌院不利。門前沙堤上,有泥土凝結成的泥丸,若是不小心,誤將泥丸踩碎了,必有損翰林。院中原心亭西南角,父母健在的翰林不可坐,若是坐了,必有“刑克”,即有災禍。左角門久關不開,據說若開了,有關官員要丟官。

書中還說,刑部也有禁忌,而且各司有各司的禁忌。刑部直隸司的大門,必須歪斜不正,據說隻有這樣,該司才能平安無事。刑部奉天司的門,過一兩個月就要重新油漆一次,不漆不吉利。相傳有“直隸不直,奉天無縫”的說法。官場禁忌層出不窮,真是荒誕離奇。

算命看相者大行其道

皇帝一般都迷信,熱衷於算命看相。據宋朝魏泰《東軒筆錄》一書,宋太宗為了確定皇位繼承人,曾召陳摶進宮,給皇長子壽王(後來的宋真宗)及諸皇子看相。陳摶看過皇長子及諸皇子後,向宋太宗報告:臣剛到壽王府,就見兩人坐在門旁,問他們姓名,一個說叫張旻,一個說叫楊崇勳。他們眼下是壽王身邊供使喚的人,他日都要位至將相。手下人都這樣,主子可想而知了。聽了陳摶的報告,宋太宗大喜,因為符合他的心意。壽王是皇長子,陳摶應當是知道的,也許已經探聽到宋太宗早已屬意於壽王,自然要編出些好話來讚揚壽王了。

宋朝周煇《清波雜誌》一書說:宋徽宗時,任命皇帝身邊“侍從”官員,先要找算命的人給候選人算命,如果命好,才能正式任命。一時之間,算命的人以為:做官的人的命運掌握在我的手中,由我一句話而定,我說行便行,我說不行便不行。很多官員都熱衷於算命看手相,術士便圍著他們轉,輕易就攀上了達官貴人,不時出入其門第,揣摩時事和對方心理,以迎合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