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後任正非時代,華為走向何方(2)(3 / 3)

在嚐到“分拆上市”這一資本運作帶來的巨大收益之後,10年後,聯想集團有意“拆了又拆”,繼續分拆上市子公司神州數碼下麵的優質業務上市。2010年7月,郭為對外界宣稱,神州數碼旗下的IT服務業已經具備在深圳A股市場上市的條件,未來將會考慮分拆上市,不過第二次分拆上市將會綜合考慮H股股東利益和A股市場情況再決定分拆上市時機。

聯想集團“拆了又拆”,欲罷不能,可見分拆上市這一資本運作給聯想集團帶來了令人驚羨的發展規模。華為未來的上市之路,完全可以借鑒聯想集團的成功經驗,先拆分旗下的華為終端成功上市,接著就是服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培訓認證等其他業務,一一分拆上市。在分拆子公司上市並穩定發展3~5年之後,華為母公司將會考慮整體上市。到時,華為或許會超越聯想集團成為中國民營科技第一股。

成功上市的華為,可充分發揮“4+1”的綜合優勢,包括資金優勢、技術優勢、服務優勢和全球化優勢。四大子公司就像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納克神廟的圓形巨柱一樣牢牢支撐著華為“雲帝國”,而華為母公司就像是神廟裏的大柱廳一樣宏偉瑰麗。

不過,任憑中國股民和戰略投資者望穿秋水,華為的上市進程還是不明確。對於華為的上市時間和上市方式,這裏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

首先,等全球經濟平穩發展、世界資本市場處於上升期時,華為會上市。按照之前的分析,華為需要大量資金,但由於底子比較厚,加上有很多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即使華為對資金的需求很大,也會有較好的解決途徑,一般不會考慮“逆市上市”。畢竟,“逆市上市”雖然會暫時獲得發展資金,但也可能會付出更多,包括股份和市場劃分等。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華為肯定不會選擇在這個比較低迷的經濟周期上市。待國際金融市場趨於平穩後,華為肯定會考慮走上資本市場。

其次,華為旗下的四大主營業務很可能會分拆上市,如分拆為華為移動、華為終端、華為技術等類似子公司。華為要想分拆上市,單一業務的營收至少要達到足夠的數量級,比如百億美元,年增長率超過30%甚至更高,因為隻有高速增長的百億元級企業才會贏得更多優質戰略投資者的青睞。

最後,華為分拆上市的業務要在全球排名中進入前三名,因為華為具有全球視野,不隻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還會考慮在全球多個資本市場陸續上市。如果分拆的業務沒有領先的營收優勢和業務擴張能力,可能無法滿足多個資本市場同步上市的要求。

從這個基本判斷出發,華為服務運營商的業務和華為終端都具備分拆上市的條件。不過,我們認為,服務通信運營商的業務作為華為最基礎、發展曆史最長,與運營商關係最密切,也麵臨最大轉型挑戰的這塊業務,華為一般不會輕易分拆出來。而要上市的熱門業務——華為終端要想分拆上市,還略差一些火候,因為華為終端的年增長率雖然符合分拆上市的其本判斷,但在總營收和全球品牌排名中還略差一點。2011年,華為終端銷售額超過8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0%,並計劃在2015年,躋身全球三大手機品牌之列。所以,有觀察家認為,2015年左右應該是華為終端上市的最佳時機,當然如果華為有更為創新的資本運作手段,上市時間將會大幅度提前。

另外,華為很可能會在全球多個資本市場,如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美國和歐洲證券交易市場等分別上市。為此,近年內,華為可能采取的資本動作包括並購某些小企業、削減製造部門、做大終端業務,甚至介入渠道建設等。華為在資本之路上會越走越遠。

而一旦華為上市,注定會成為中國民營科技第一股。屆時,凡是“華為”字樣的股票,很可能會成為全球資本市場追捧的目標。

經過破界發展和深度參與資本市場之後,華為已經不完全等同於生產研發型企業,而更多表現為服務型、投資型企業。未來的華為,有可能會成為一家集電信研發、服務、投資與一體的綜合性投資控股集團。屆時,華為“雲帝國”不僅是信息設備提供商,還可能是一個綜合服務機構、一個著名的終端通信產品品牌、一個專業的投資機構。

華為,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