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在南京的應天親王府內也開始了恐慌,因為聽說福建和廣州開始失守,還有從台灣和東海邊上有戰艦向杭州和上海挺進,還有幾艘戰艦延長江向上挺進,並且得到消息說是連倭人都臣服了其勢力的統治,幾個王爺府也正在拿主意是投降還是逃跑,要知道這反抗是絕對死路一條了,也有人提出自己稱王宣布獨立的說法,畢竟按照明朝的規定,親王府的周長是三裏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另一種規定是,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按照今天的折算差不多是33萬平方米(南京故宮是101.25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是72萬平方米),將近有500畝。其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四周同樣圍繞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儼然是皇都應天府紫禁城的縮影。同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守軍隊伍,雖然聽說了對方戰鬥力凶殘但這些沒見過世麵的皇帝貴族哪裏知道呢?
結果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居然有人稟報說是蜀王府有人求見,這讓在應天王府的幾個王爺很是奇怪,早就聽說了這蜀王府一早就被一撥不明身份的勢力所占據,居然現在還有人自稱蜀王府的人,如此奇怪的事他們還是有些興趣來了解一下的,於是便召來此人詢問情況。
這便是萬俟陽留下蜀王朱至澍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他在生意和管理上有一定的能力,但這並不是萬俟陽重用他的理由,主要因為這朱家家族還是很宏大,各個一級城市都有他們的王爺勢力,明代王府,明代的王府分散在各地,明帝的兒子一律封親王且世襲罔替,並不遞降,親王的兒子都封郡王,以下是鎮國將軍、鎮國中尉等名。皇子成年後,若不能成為太子,就要被封王然後“之國“,也就是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居住,都是一級的大城市,終生在那裏度過,不許隨便出城或回京。
萬俟陽也是為了減少傷亡和破壞才讓蜀王來做這項工作,並且這也算上是他的功勞的。萬俟陽的政策其實很簡單,說一不二,一顆糖一根棒,隻有兩種選擇。關鍵這京杭運河兩邊加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富庶也是主要占領目標,盡量能和平解決就和平解決,不行再說攻擊戰鬥的,而且萬俟陽不但是幾手準備,還作了備用幾個方案,如果有一些本來就對事剛愎自用,又很自大的王爺就采取武力威脅和利誘的方式。
結果那自稱是蜀王府的人隻將一張說明書放在案上便告辭了,眾位王爺也是看得出來這自稱是蜀王府的人根本就是送信的人,不這麼說怎麼可能見得到他們,而這說明書其實也就是‘勸降書’,隻是裏麵是詳細的數據和一些事實證據,如果是聰明人就能正確地選擇,當然他們也有可能不相信的,因為上麵有選擇最後期限,如果在上麵規定時間內不按要求做到上麵的條件,那麼就會得到下麵列舉出來的結果。第一是在第二天什麼時候將白旗懸在城門處,又什麼時候將城防守衛列隊接受整編。超出時間第一條便會有人被殺死,至於是誰這就看自己的命有多硬了,第二條沒有達到者,則宣布進攻城門,第一時間城門攻破後,裏麵所有的王府親屬全部死罪。因為已經有楚王府被攻克的證據了。投降不殺,王爺享用原來待遇,具體辦法按蜀王府的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