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點,有年會的重頭戲之一,頒獎晚宴,埃文本來不打算參加的,因為他又沒獲獎。不過,轉念一想,去多認識一些人也好,最終埃文還是出現在了會場。
會場是典型的西式自助晚宴,埃文先吃個了飽然後才開始施行自己的增加熟人名單的計劃。
當然,因為認識的人少,埃文需要一個介紹人,於是他厚著臉皮找上了大衛·安德森教授。
沒辦法,自己實驗室的華森教授沒來,萊頓自己也不行,他隻能找別人。
雖然當初安德森教授想收埃文當學生,卻被他拒絕了,但埃文和他的關係並不是太差,這點忙安德森還是願意幫的。
“這位是哈佛大學的愛德華·珀塞爾教授……”
“你好!”大衛·安德森教授好歹是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認識的人多,而且一上來就給了埃文一個驚喜。
“他叫埃文·沃倫,研究領域是固體物理……”
“久仰大名。”
“他研究的是核磁共振,如果你興趣,你可以明去聽他的報告。”
“有興趣有興趣……”
在這裏,埃文一改以前拙於交際的表象,和每個人都能聊到一起,沒多久他就拿到了一堆人的名片。當然,相應的他也把自己的名片送出去了一疊。
埃文這一晚也不是一帆風順,中間和一個人鬧了點的愉快。
對方來自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
他叫肖克利,如傳聞中的一樣,脾氣暴躁。
因為研究領域重疊的原因,雙方雖然以前沒照過麵,但彼此都算熟悉。
肖克利對埃文年紀輕輕就不隻一次搶先發表關於晶體管的研究成果很不服氣,因此在會場上雙方意外碰麵後,忍不住質疑了一下埃文。埃文理所當然的懟了回去。
雖然他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搶了別人的成果,但在這種場合下,他決然不會退讓半步。
要是退了,他就不用在學界待下去了。
不過,雙方的衝突都僅限於口頭上,肖克利畢竟比埃文大不少,脾氣再不好也不會在這種場合下暴發。
那隻會丟他自己的麵子。
第二,會議繼續,埃文按照約定,去聽了許多昨晚宴上才認識的朋友的學術報告,並提了許多有深度的問題,引得會場上下討論聲此起彼伏。
其中就有研究核磁共振的愛德華·珀塞爾教授的報告。
“核磁共振也許可以應用於醫學,真是才一般的想法。”
第三,埃文走上了講台,報告的內容是基於去年發表的那篇關於PN結原理的論文擴展而來的,隻是內容和實驗數據都更為詳實,另外還加了一些對於晶體管未來應用的展望。這不是埃文偷懶,而是在和華森教授等人討論過後,都認為這篇文章是最適合的。
對於埃文的報告,現場聽眾的反響還不錯,尤其是最後關於展望未來的那部分,吸引了不少人提(質)問(疑)。不過,埃文沒有被難住,一一作了漂亮的解答。
同為晶體管的研究者,肖克利是在埃文做完報告之後才上台的。有埃文的報告珠玉在前,肖克利的成果變得遜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