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險中求勝(上)(2 / 2)

對於比武中所謂的“點到為止”,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的規矩。有的指明一方倒地則算輸,有的要求隻要見血便停止;有的則是看武器,武器離手者為輸;還有的是看身體狀況,身體器官受損嚴重以至於不能靈活活動者須認輸。

儒教各大門派一般是采用最後一種“點到為止”的規則。若按這種規則來看,李純鈞便是輸了的。但李純鈞耍了個心眼,他偷換概念,認為武器離手才算“點到為止”,故而倒讓李廷相吃了個小虧。

大多數武林人士武器在手時,功力比空手時要高出許多,比如“九州槍神”劉心豪,比如李純鈞兄弟四人;但也有一部分人,空手時武功反而要高一些,這些人基本上都自幼習練拳、掌、腿、指方麵的武功,比如“單掌開天”石將軍,比如眼前的“小李探花”。

先前,李廷相為了能更好的施展“雙飛雀”拳法、快速戰勝與自己相差不多的李純鈞,故而收起了逍遙扇,卻不成想成了李純鈞責難的源頭。此刻,不願墮了自己名頭的他,隻好取出逍遙扇來,隻是這樣一來隻能單手使拳的他,功力反而下降了一籌。

此時李廷相能施展的功力比沒受傷前的李純鈞還要低上少許,不過李純鈞也受了傷,相形之下還是李純鈞吃虧。

比鬥,似乎又恢複到了最初的狀態。

李純鈞見李廷相如此爽利,心中不免又是慚愧,又是欽佩。生性謹慎的他巴不得立刻和對方握手言和。隻不過,對方既然接受了自己的挑戰,自己又怎好心生反悔,說不得隻有“舍命陪君子”了。

李純鈞一搖手中方天戟,施展出家傳戟法,配合上師門的內功心法,向李廷相反攻而去;李廷相卻是一改先前的“生猛”,謹慎的搞起了防守。

雙方互相試探了幾招,李純鈞忽然改為雙手握戟,真氣催動著戟身,一招最普通不過的劈砍轉瞬便化為了足以開山劈路的“不重不威”。

李廷相則改為左手持扇,將扇子一抖,鐵質的扇骨像環類武器一樣砍向了李純鈞的天罡戟,右手擋在胸口,再次捏成鳥頭形狀,一隻雄視蒼生的朱雀鳥再次成型。

當!——

天罡戟壓上了逍遙扇,“朱雀鳥”“啄”到了戟之身。被上下夾擊的天罡戟在不住的顫抖,看起來,李純鈞似乎是又栽了。

但是,觀戰之人永遠也體會不了參戰之人的感受。此時此刻,正笑逐顏開的是李純鈞,而臉色漸漸變差的卻是李廷相!

“怎麼會這樣?”周霏霏愣愣的看著場中的變化,一時難以理解。

孫瑾瑜起初也是不解,但眼珠轉了兩圈後,他終於猜到了戰局中的這一變化的由來。

孫瑾瑜剛想給周霏霏解釋,一個不算熟悉但很有威嚴的聲音已在眾人耳畔響起:“因為,李純鈞動用了《和而不同》的第二重!”

眾人扭頭一看,這個從梅樹下走過來的青衣老者正是“十三刀”曹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