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
“君子可欺”是一門輕功,也是一種步法。有武德的君子與人比武切磋不會在人背後下手,而這門功夫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在敵人不經意間“溜”到敵人身後,之後根據敵人的身法和吐納調整自身的狀態,使自己和敵人達到同一步調、做到像尾巴一樣如影隨形,便能隨時隨地的在敵人背後對其下手了。此門功法雖然違背儒家君子之道,卻深得朝聖殿曆代弟子們的喜愛,李純鈞更是將其習練過成千上萬遍,熟得不能再熟了。
李純鈞拚著左臂挨了周伯通一掌,右手施展出“君子無所爭”的手法如蟒蛇一般纏上了周伯通的左臂,使其身形不得不滯留在原地。周伯通趁機複一掌打向李純鈞胸膛,誰知李純鈞忽然鬆開了周伯通的左臂,雙腳蹬地,身體倒飛出去,周伯通飛身一掌追著拍向李純鈞的前胸,李純鈞甫一落地便向一旁閃開,待周伯通落地轉身來襲,卻已不見了李純鈞的身影。
“呼——呼——”周伯通耳畔響起輕功運轉時帶起的風聲,周伯通連忙環身四顧,卻始終不見李純鈞蹤影。
“在身後……”一旁觀戰的上官雲姬捂著小腹、盡力的扯著嗓子叫道。
不等上官雲姬提醒,周伯通已經一身冷汗地覺察到了李純鈞的位置——李純鈞已經向他出招了!
“樂以忘憂!”李純鈞大喝一聲,狀若瘋癲的手舞足蹈著,隻一瞬間,周伯通便身中四拳,待得周伯通向左側翻滾躲開時,已經吃了李純鈞足足十拳。
“樂以忘憂”即便不是江湖中最快的拳法,也與最快的拳法相差無幾,卻有個很大的弱點就是所出的每一拳的力度不夠,再加上李純鈞體內真氣隻餘下四成,故而周伯通雖被打得吐血,卻並無內傷,但那滿嘴鮮血的模樣著實狼狽。
聽到“樂以忘憂”四個字,周伯通已明悟了李純鈞的出身,自然也就知道李純鈞施展的是何輕功。“君子可欺”實在是盛名已久,周伯通再不攻擊,隻顧著不停地攪動身形、四處奔跑,試圖甩掉身後的尾巴。
以二人修為間的微末差距,外加李純鈞真氣不足的狀況,換個與周伯通修為相仿的人來,甩掉李純鈞並非難事。可惜周伯通的輕功實在與他的高手身份不相稱,再加上李純鈞練成了《和而不同》的第一重,能放大師門任意武學的威力,因此周伯通無奈的發現自己再怎麼跑也甩不掉一心要當尾巴的李純鈞。
就在二人跑的大汗淋漓,周伯通幾乎準備認栽之際,變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