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完)小說背後的故事(1 / 1)

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我的自傳體小說總算在今天畫上了句號。小說題材都來源於我的真實經曆,隻有小部分敘事方式文學化了,部分情節小說化,個別人物虛構化了。它是對自己青春的一種祭奠。你若問我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的回答是:你相信了的就是真的,不相信的就是假的。

如果是和大多數網絡寫手一樣,一邊寫,一邊在網上連載,那麼自己可能無法把這部小說寫完,或者寫出來的不是我想要表達的。“利益”這個眾人狂熱追捧的東西既可以激發我們奮鬥的動力,也可以讓我們失去很多純潔的東西。這個世界大部分純潔的友情和愛情隻存在一個人的中學時代,因為那段時光裏的感情很少參雜“利益”。

寫小說的過程不是很辛苦,除了在回憶自己的某些流年很感傷外,除了在構思魏萊和唐雪柔的故事有點費心思外,其它都是樂於其中的。在去年冬天,天氣氣溫超低加之身體狀況很差,打字也就很困難。常常是左手中指一根手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慢慢敲,但我一點兒都不覺得那有多辛苦,多累,因為那是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是為了稿費而那樣辛苦碼字,我肯定早放棄了。

做自己喜歡的事再困難再麻煩也可以忽略。所以不開心的時候做做自己喜歡的事,你會感到你的生活又充滿彩色了。正如《誰劃傷了我的青春》正文最後個章節說的那樣:幸福和不幸福隻在一念之間。

無休止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越簡單的人越容易獲得幸福,簡簡單單的生活未嚐不是件幸福的事。生活不僅需要淡定,也需要找點樂子讓自己開心起來,隻要別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就好,那樣你就會發現人活著不隻是一種過程。

不管怎樣,小說還是完成了。小說不是潮流題材,影珊子也隻是一個很普通的80後,所以小說算不上精彩,文筆也很普通。但小說的完成意味著兌現了自己對一個女孩的承諾。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你現在是不是還在重慶,過得還好嗎?

一直很感激網絡這個共享平台,不想一直索取,也想為之做點什麼。《誰劃傷了我的青春》不一定好看,但魏萊也不是一個**絲,他的成長經曆感情生活是有溫度的,可以溫暖某些人。因此小說的完成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心願。

在這部小說停筆後,我的人生也可以告一段落了。青春祭奠完,承諾兌現完,心願達成後,我將開始我新的人生。

有位網友在評論《誰劃傷了我的青春》寫到:“誰的青春不曾受到傷害?”是啊!在受傷時,追究誰是肇事者?抱怨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在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裏,或許你永遠找不到你想要的答案!事情既然發生了,就順其自然吧!“尋找療傷藥,努力救贖自己!”這才是受傷的你應該做的。因為自助者天助之,自棄者天棄之。

“尋找療傷藥,拯救青春,救贖自己!”是我在小說裏想表達的首要思想。

小說裏的人物都能在真實生活中找到他們的縮影。曾經,我一直想在自己實現人生理想後再找機會感謝他們。可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距離的,也許永遠沒有實現的那天。如果一直固執地等那天,人生無常,那麼對他們的感激或許一句簡單的話語都沒說出口,然後成為一生的遺憾。在此借助小說,借助網絡這個平台,請允許我對愛我的和我愛的人說聲:“謝謝你們,因為有你,有你們,我的人生並不殘疾!”

好朋友最好不要發展為戀人,因為如果分手了,兩個人將成為隔窗相望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手了還能成為朋友,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他們愛得不夠深,另外一種就是因為曾經深愛過,不想傷害彼此。

但,小說裏魏萊和唐雪柔還是成了戀人。

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簡單的隻是日久生情,他們的相識是一種緣分,意外的別後重逢更是緣分的續寫。他們的相戀除了緣分的牽線外,還有謊言的撮合。如果不是魏萊為了不想讓四年不見的唐雪柔難過,而隱瞞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不是唐雪柔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隱瞞自己有男朋友的事實,那麼他們之間也許永遠隻有友情。不管謊言是善意的還是自私的,總之他們是相愛了。

謊言成了他們愛情的添加劑。但,再完美的謊言也有它的漏洞,在謊言被識破的那天,愛情終因沒有添加劑而變質褪色。可這一切並不是謊言的錯,它隻是緣分的另一種解讀。

如果緣分未盡,茫茫人海中,失去聯係很久的兩個人終究會重逢的。當然,如果你刻意去拉伸緣分,緣分將變淺變薄。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找個人不難,但有些感情終究你是找不回來的。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緣分是上天注定的,有些人終究隻會在你人生旅途上路過,下一站TA將下車。留下一段或悲或喜的記憶,讓你獨自回味。

最後,謝謝你讀者,你能成為我的讀者也是一種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