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引(1 / 1)

元朝末年,政府實行土地包商製,將漢族人民的土地承包給達官貴族。突然間老百姓失去了農田,自己也淪為了農奴,不得不拚命幹活以填飽肚子。而14世紀的元朝,是自然災害最頻繁的時代,饑荒、極度寒冷、瘟疫等災害接連不斷的襲擊著窮苦的老百姓。公元1343年,黃河大決堤,滾滾河水向東傾斜,瞬間將上千公裏的土地和人民淹沒,幾百萬人淪為災民,無家可歸。此時元朝宰相脫脫知道要想徹底解決災民事件,就得將黃河修建好,於是他發號施令,將十幾萬災民抓來治理黃河。也許連脫脫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舉措成為了壓倒元朝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

老百姓早就對元朝統治者恨之入骨,原本在家裏,人數不多,不敢明著鬥。現如今幾十萬的災民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武裝力量,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反抗元朝的鬥爭。有首民謠充分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憤怒:“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而這一切仿佛與江南水鄉沒有任何瓜葛。

江南,自古以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就是描繪了江南美麗的景象。南宋時期江南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區域,其中當屬臨安、平江兩府最為發達。雖然經過元朝長達九十年的剝削掠奪,但通商貿易已經深入到了當地人的骨子裏。

平江沈家,是江南第一大家族,富甲天下,沈府家主沈萬三更是被稱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據傳其有一隻能複製萬物的聚寶盆。關於其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麵的許多故事傳說目前仍在蘇州地區廣泛流傳。但其身世之謎目前仍有很多版本流傳,流傳較為廣泛的有三個版本:

一、據《明史》記載,朱元璋攻破平江府後沈萬三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又請求出資犒勞軍隊。朱元璋發怒說:“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的亂民,該殺。”馬皇後進諫說:“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再殺他。”朱元璋聽了有些解氣,饒過沈萬三沒殺,把他流放到雲南去了。

老百姓善良,不願意一個財富傳奇老死邊陲,就編造故事說他在雲南得道成仙,康熙年間還有人在到處散播奇遇,說自己在雲南見到了長生不死的沈萬三。傳說當不得真,正史說的,也並不見得就一定正確。《明史》為清人編撰,出於政治目的抹黑明朝的文字隨處可見。

二、明朝國子監學正莫正考據掌故,搜集舊聞,積30年纂成《吳江誌》,其中記載到1356年張士誠攻陷平江、湖州等地時沈萬三當時已經死去了。莫家和沈家是兒女親家,莫旦說的話,有一定的可信度。

三、據傳,洪武年間長江決口,皇帝下告示“誰若能堵住長江決口,就賜給誰高官厚祿”,沈萬山知道後,來到決堤處,拿出“聚寶盆”往盆內放一把土,放到決口後,立即堵住決口。然後,沈萬山去朝內討取高官厚祿。誰知沈萬山到朝內就被扣住,問他得寶的情況。並說他得寶不獻,罪該萬死,前輩該斬,後滅九族。

明史記載沈萬三傳說早已深入人心,然本文結合二、三點傳聞將講述不一樣的沈府故事。本文係新手首作,文筆不能登大堂之雅,故事描述略嚼乏味,請各位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