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管理會計才是真正企業一把手領導需要關注的事。”杜丕峰說。
企業發展管理會計過程中,大數據技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大數據不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更多來自於外部,來自於互聯網的數據。”王興山說,“我們賣服裝或者產品,我得看看外麵消費者有什麼反饋,需要提取互聯網數據分析消費行為。”
“浪潮版”管理會計
杜丕峰介紹,結合多年的ERP實踐,浪潮總結了一套多層級的企業信息化支撐框架,包括四個層麵:最底層是業務層,包括生產、采購、銷售等各類業務係統,是支撐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業務源泉;第二層是核算層,對成本、收入等進行財務核算;第三層為管控層,涉及全麵預算、戰略成本、責任中心會計、內部報告等,是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為上麵的決策層提供支持。
在管理會計最關注的四大問題中,全麵預算管理是最複雜的工程之一,尤其是對於集團企業而言。杜丕峰介紹,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實施全麵預算管理時,一般要注意四方麵問題,即分層級、分業態、業務驅動、管理閉環。
在分層級方麵,浪潮集團實施全麵預算管理的時候,從全麵預算管理的編製到控製,到考核,都是分層級的,每個層級重點肯定不一樣的。分了層級之後,就能夠把不同層級、不同視角的全麵預算在平台下建立起來。在數據模型方麵,會考慮整個集團的數據模型的建立,維度是統一的,但是維度數據需要分層級,每個層級有相應的細化部分,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更靈活的方式來組合所需要的各類管理會計分析模型。
“從分業態的角度來講,每個行業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能夠按照行業進行管理的話,我們的預算肯定會更加清楚,所以分業態非常重要,我們要做的管理對標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杜丕峰說。
“有了分層級和分業態理念的支撐,在整個全麵預算管理過程中,從戰略目標到預算控製再到預算考核,就容易形成管理閉環。”杜丕峰指出。
在成本管理方麵,浪潮的成本管理也是基於全麵精細管理的理念,設計了七大模塊,包括標準成本、成本中心會計、產品成本核算等等。
在這七大模塊裏麵,杜丕峰認為最基礎、最至關重要的是標準成本。“標準成本的理念對企業來講太古老了,但是真正能把標準成本的數據做好還是比較難的。”他說,有了標準成本的支撐,加上成本中心以及產品成本的核算等方法和工具,最終把實際成本彙集起來,對照標準成本,就可以產生每個成本中心的成本差異,用於我們考核和成本優化。
在管理會計的四大工具中,責任中心會計最容易被企業忽視。“責任中心會計可以支撐我們獲利分析,包括我們對組織的分析,進行相應的組織對標,從業務角度分析各個業態發展的情況,做業務的戰略,從產品的角度製定產品的戰略等。”杜丕峰說。
“但是,責任中心會計是做數據的歸集,對於內部管理報告,最大的困惑就是報告的主體是多樣化的、個性化的、多層級的,不像財務報告。如果我們實施劃小單元管理的話,每個主體都要形成一個報告,隨著管理數據、管理模式的變化,集團整個內部報告的結構也是需要變化的,所以我們需要靈活的平台定義我們內部報告的結果,形成內部責任報告,也就是我們管理會計的第四個工具。”杜丕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