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主創新是柳工國際化戰略的根本保證
早在2003年柳工就行業率先提出國際化戰略。我們認為,國際化是中國製造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隻有盡早、主動地融入國際競爭,才可能在全球化競爭的汪洋大海中學會遊泳,進而成為遊泳健將直至到達行業領導者的彼岸。我們製定了分三步走的國際化戰略,並堅定不移地執行,取得了顯著成績。到2008年,柳工在海外銷售的產品由裝載機擴展到全係列產品,銷售地區由傳統的非洲地區擴展到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國際經銷商發展到90家,海外子公司發展到4家,預計2009年發展到6家,海外辦事處發展到15個。出口大幅增長,從2004年1308萬美元至2008年2.2億美元。2008年柳工海外銷售收入占比超過15%,其中5噸裝載機產品在印度市場占有率超過70%。2009年7月8日,柳工在海外第一個生產基地在印度投產,這是中國製造業企業在印度開辦的第一家集研發、製造於一體的企業,也是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海外製造基地。柳工印度基地的建成,實現了當地化的產品改進、製造、銷售、服務和配件支持,將極大提高公司的市場快速反應能力,拓展公司在印度這個蓬勃新興市場的生存發展空間。
柳工的國際化,首先要實現品牌的國際化。在市場激烈競爭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品牌對工程機械行業舉足輕重的作用,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有意識地醞釀將“柳工”打造成為中國的工程機械第一品牌,並探索如何將品牌拓展到國際。2005年10月,柳工的新標識正式對外發布,並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實施商標注冊。柳工產品以國際知名品牌為目標,以走向國際市場為方向,引進和利用國際先進的技術和關鍵部件,使產品在技術上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樹立了柳工高端產品的品牌形象,而且在國際上從不打價格戰,堅持以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而贏取客戶;通過展會、各種讚助活動,加大柳工品牌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到2008年柳工連續5年名列“世界工程機械50強”,成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工程機械品牌。2006年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授予柳工“四好班子”榮譽,2008年柳工獲中國企業經營領域最高獎———全國質量獎。
技術國際化。柳工始終以一種國際化、開放的思維,逐步建立起以技術研發、標準掌控、產權保護為主的自主創新體係,完善了從產品開發到技術研究的過程。從1982年起,柳工就開始派人到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學習。為提升核心液壓技術,柳工引進日本東芝液壓閥的產品技術;為提升動力係統,柳工與美國康明斯合作。全世界最大的傳動部件生產製造跨國公司———德國采埃孚集團股份公司生產的變速箱、驅動橋技術,代表了當今世界最高水平。柳工與該公司合資成立柳州采埃孚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橋箱部件。未來,柳工還將與更多的國際知名零部件公司建立緊密的聯盟或合資合作關係。
人才國際化。2004年以來,柳工緊緊圍繞“建設開放的、國際化的柳工”的戰略目標,努力打造一支國際化的高素質員工隊伍,以機製創新為動力,以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為重點,快速地培養和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公司的發展有了重要的保障。目前已有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膚色的100多名外籍員工齊聚柳工,成為公司一道亮麗的風景,很多重要崗位甚至副總裁都有來自歐美國家的外籍員工。柳工大家庭始終張開雙臂歡迎來自全球不同文化、不同語言、認同柳工企業文化的員工加盟柳工。
總之,隻有自主創新,才能使柳工更好地履行“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卓越的工程機械產品和服務”的使命,從根本上做強做大,成就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旗幟。而在下一發展階段,柳工更要在管理、人才、研發、製造、營銷以及服務等各環節堅持全麵開放的國際化理念,成就世界級企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