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走在股市曲線最前麵的人(1 / 3)

這個人把自己看成上帝

1930年8月12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城的一個猶太中產階層家庭裏,一個身體瘦弱的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後來在全球金融領域裏呼風喚雨的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的父親叫做提華達,母親叫伊麗莎白,小喬治還有一個比他年長兩歲的哥哥保羅。索羅斯父母的性格截然相反,在生活中,兩人之間常常有些小摩擦。提華達性格大大咧咧,非常熱衷於交際,時不時有一點浮躁,但是伊麗莎白卻喜歡寧靜,樂於鑽研。從外貌上來看,索羅斯更像母親伊麗莎白,他們都有著金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眼睛,從這一點來說,索羅斯一點也不像猶太人。在聽到別人說他不像猶太人的時候,索羅斯感到很高興。提華達與伊麗莎白都不是猶太教徒,甚至對猶太教還抱著一種比較輕視的態度,他們都盡量使自己看起來更像基督教社區的一分子。而這樣做的結果,對索羅斯一家在二戰期間躲避納粹的迫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父親是兒子心目中的偶像,有著巨大的榜樣作用。索羅斯喜歡和父親在一起,更喜歡聽父親講述的種種傳奇般的經曆。從父親那裏,索羅斯學到了很多從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知道了世界上還有許多苦難,還有很多他不了解的事情。

提華達送給兒子的最寶貴的禮物就是他對兒子的關愛和他自己的人生經驗。提華達的價值觀對索羅斯影響非常大。父親對財富的增減毫不放在心上的行為深深影響了索羅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為了賺錢而賺錢,終將徒勞無功。財富可能是沉重的負擔。”很多年以後,索羅斯在回憶他的父親提華達時這樣說道。

提華達留給兒子的另一份寶貴的財富就是他的應世之道。索羅斯一生都非常自信,而且與提華達一樣,索羅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按傳統牌理出牌,這使得他能克服逆境,應付變局,獲得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勝利。在以後的投資生涯中,喬治·索羅斯得以呼風喚雨,屢創奇績——1984年英國民營化運動期間獲得大滿貫佳績、1992年擊潰英格蘭銀行、1994年狙擊墨西哥比索、1997年引發東南亞金融風暴,所有這些輝煌戰績的取得和他自幼受父親的熏陶而形成的獨特思維方式和過人的膽識有著直接的關係。

索羅斯在如日中天的時候這樣評價父母對自己的影響:“他們對我的影響各有不同,父親教我應世之道,但母親教我如何自省。我很愛他們……所以把他們的人格和他們之間的張力都內化成為我性格的一部分,這種張力是我生命中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她自己最大的敵人。由於我繼承了她的性格,所以必須努力壓抑這種自憐自艾的傾向。”回憶到母親,喬治·索羅斯這樣說。

1982年,索羅斯的基金遇到了一些困難,進入了一段低迷期,他的思想也曾經一度陷入了類似母親曾有過的悲觀,但是隨著事業的蓬勃發展,索羅斯很快就擺脫了煩惱。“1982年有一段時間我的內心非常矛盾,這使我聯想到了我的父母的性格衝突,也解決了承襲自母親的一些苦悶;我把這些苦悶在陽光下攤開來,它們馬上就煙消雲散了。”

索羅斯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好體育,愛運動,他在體育運動方麵出類拔萃,特別是航海、網球和遊泳。但他並不喜歡英式足球,認為那不是中上等的運動。少年時代的索羅斯,還十分喜歡和別人談論《資本論》。

從表麵來看,兒時的索羅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這個表麵平靜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裏卻激蕩著一個偉大的念頭:“我是上帝!”

一個孩子把自己想象成某個英雄是正常的,每個人在自己的童年時代都有過這樣的英雄情結。但是,索羅斯在孩童時就把自己看做是救世主,是上帝,這就有點讓人不可理解了,因為這意味著索羅斯不僅相信自己有著超凡的能力,而且他還非常了解世界的苦難,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未免有點匪夷所思了。

是什麼人給索羅斯灌輸了“我是上帝”的思想?或許是他的父母吧!索羅斯的父母確實給了他很大的影響。然而,在眾多兄弟姐妹中,卻隻有索羅斯具有這種豪氣。

也許把索羅斯的這個與眾不同的想法解釋成“白日夢”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簡單一些。因為漸漸長大的索羅斯正在使自己遠離那個救世的夢想。

從孩提時代起,我就擁有相當強烈的夢想,但我不得不控製這種想法,否則,它會給我帶來麻煩。索羅斯在1993年6月3日對英國報紙《獨立者》闡述了自己對兒時“救世夢想”的看法:“當你把自己當作什麼神的時候——比如把自己看做是造物主——那就成了一種病。現在我感到非常舒服,因為我開始不再帶著這些夢想去生活。”

看起來索羅斯並不喜歡自己的這種念頭,因此一直想方設法去克服它,但是索羅斯可能終其一生都擺脫不掉這種信念,他把它看成是自己思想上的沉重負擔,而更主要的是他為自己的“奇特而偉大”的思想很難向人傾述而感到痛苦。

後來,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中敘述了自己的矛盾心理:“我承認自己總是沉溺於某種自視甚高的誇大觀念裏,對此讀者應該不會感到驚奇——講得坦白些,我把自己想象成為上帝,或者像凱恩斯那樣的經濟學家,或者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那就更棒了。我對現實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所以我知道那樣的期望過於高了,因此我像罪犯一樣,把這個秘密藏在心裏。在我成長中的大部分時光裏,它是令我不快樂的一個原因,而走進這個世界後,現實和我的幻想又靠攏得非常近,這使我終於承認自己的秘密,至少可以對自己坦誠。不用說,這樣一來,我感覺快樂了許多。”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滿足感,作為投資大師和慈善家的索羅斯的滿足來自於“現實和我的幻想靠攏得非常近”,也就是說成為一個投資大師和慈善家非常接近他兒時自認上帝的幻想。

少年索羅斯:從布達佩斯到倫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前蘇聯控製了匈牙利,在斯大林模式下,索羅斯所喜歡與推崇的冒險與投機不僅受到限製,而且受到嚴厲地打擊。在父親的引導與刺激下,索羅斯逐漸下定決心到英國倫敦去尋找夢想。

喬治·索羅斯的父親在戰爭期間就已把該賣的動產和不動產都賣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成了一名“無產者”。但是他為了兒子的前途,經過多次碰壁,才設法籌措到了讓索羅斯離開匈牙利去倫敦的路費。

就這樣,17歲的索羅斯,懷揣著父親想方設法籌借到的一點路費獨自一人上路了——在這個年齡,如果不是為了生存,或缺少必要的膽量,一般的孩子很難邁出家門,踏上奔赴異國他鄉之路。可是,如果不邁出這一步,就不會有當今世界的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喜歡倫敦這座繁華和自由的城市,但他無法享受這一切,因為他實在太窮了。父親雖然有時會寄一點錢來,但那簡直是杯水車薪。在倫敦,他形單影隻,沒有錢,也沒有朋友,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已經是窮途末路”了。盡管生活艱苦,但他堅信自己能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他從父親那裏學到的求生之道在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他自嘲道:“那不是很棒的感覺嗎?”

經過一番努力,索羅斯在一家餐館裏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

這是1948年的春天,隨著生產的恢複,娛樂業也開始複蘇。索羅斯打工的這家餐館檔次比較高,地理位置也很好,因此,經常有一些電影明星、貴族以及大富豪光顧。

索羅斯在這裏工作很累,一天常常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是,老板給的報酬卻非常低——在這裏打工掙的錢根本不夠生活費用。餐館雖然為侍者提供免費的正餐,但是,飯菜卻常常是剩的。當時餐館中的儲存設備並不像現在這樣好,飯菜放的時間長了會變質,老板就把這些已經壞掉的剩飯拿給侍者們吃。在給侍者開飯的同時,老板也開始拿飯菜喂他的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板給侍者們吃的是變質發餿了的食物,而給他的貓提供的卻是新鮮的魚子醬。

多年以後,索羅斯回憶起打工時的經曆,打趣地說:“我曾嫉妒過一隻貓,因為它有沙丁魚吃,而我卻沒有。”

索羅斯一邊打工一邊求學,堅持了幾個月,就已經補習完了必要的文化課程,因此,他順利地獲得了進入大學深造的資格。他選擇了著名的倫敦經濟學院,這是一所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經濟科學為主的高等學府,是英國最大的教育機構之一,在英國高校中的地位僅次於牛津和劍橋。

這所學院對於索羅斯是比較合適的。當時該學院有一種明顯的社會主義傾向,所以吸引了大批來自國外的學生。索羅斯來自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匈牙利,對社會主義思想有些了解,接受起來當然比較順利。而且,這所學院的主導課程是經濟學,在人文學科的各個科目中,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比其他專業更容易尋找工作。可能正是由於這些條件,索羅斯才選擇了這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