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1 / 2)

甄龍掛著繃帶的畢業照成為了四班永恒的記憶,每每四班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談起那張畢業照,談起那畢業前確立友誼的一戰。盡管那場毆鬥中最重要的人已經不在了,但是剩下的人仍然會若有所思的談起照片中已經逝去的人,流露出無數的惋惜和懷念。

第一中學是當時縣裏的重點高中,四班中考那年,第一中學高一共招生近六百人,分十二個班,而統招生隻有八十六人,其餘五百多人按照高考分數劃分等級需要向學校繳納四千到兩萬塊的讚助費後方可就讀一中。當時鬆江縣人的平均月薪基本在六百塊左右,但在大學熱的流行趨勢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好出人頭地的家長們麵對巨額讚助費沒有絲毫的猶豫,爭相將自己的孩子送入第一中學。

那一年,學校在高額的金錢收入的誘惑下放棄了辦學的底線,無論是怎樣的分數,無論學生之前的劣跡如何斑斑,隻要有錢就可以進一中。如此一來,很多憑成績隻能就讀中專的學生,甚至很多學校裏的小混混也進入了這所重點中學。

在經濟利益麵前一切皆可拋棄的理念下,第一中學在這一年由重點高中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流氓學校。

大量學的生湧入讓學校的師資力量捉襟見肘,學校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得已招聘了一批剛剛從師範大學畢業,毫無從業經驗的大學生畢業生,來做這一批第一中學有史以來最難馴服的學生的班主任。悲劇就此產生,以後的三年裏學校變得烏煙瘴氣風波不斷,血案頻出絲毫不亞於當時的**火拚,升學率遠遠低於暴力事件的發生頻率。一所遠近馳名的重點高中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顯得脆弱不堪,學校為了賺錢帶來的這種惡果直至趙校長將第一中學合並為實驗中學高中部,並且重新調配了師資力量之後才得以緩解。

甄龍不自覺的晃著左手手臂,拆了夾板後他仍然覺得不自在,總感覺手臂好像還是在隱隱作痛。

“你,幹什麼呢?立正都不會麼?”

衝甄龍怒吼的是當時第一中學的副校長王誌永,主抓政教工作。王誌勇和趙校長的經理頗為相似,曾經是縣長秘書。可是王誌永來一中從教和趙校長主的動要求不同,當老師並不是其本人意願。

甄龍的父親曾經提起過王誌永做縣長秘書時的事情,縣長每次下鄉走訪的時候,王誌永都會倒背著手走在走訪隊伍的最前列,仿佛他才是這個地區的第一領導人一樣,後來縣長終於忍無可忍當中斥責王誌永,讓他注意自己的位置和身份。王誌永知錯已晚,見自己仕途無望,無奈效仿趙校長申請到一中工作。縣長沒有絲毫阻攔,直接寫了條子讓王誌永來一中做了政教處主任。

不得不說王誌永混仕途這麼多年的積攢下的功底,沒幾年的時間便從政教主任晉升為副校長,在第一中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由於王誌永是個大嘴叉子,又是“地包天”,因此顯得下巴極大,一中的學生對其能裝的性格非常之厭煩,就給他起了個外號——王大下巴。這個外號陪伴著王校長度過了他整個教育生涯。

甄龍聽到了校長的訓斥,趕緊站的筆直,但是王大下巴的目光並沒在甄龍身上停留多久,因為在甄龍的前一排的同學裏,有個人正如風中的柳葉一樣搖擺著。

這一天的軍訓科目是正步,正步對於甄龍這些四班出來的學生算不了什麼,因為四班在初中時的各種隊列比賽中從沒得過第二名,每次都是第一,姿勢之標準絲毫不亞於受過正規訓練的軍人。

可是有些附屬鄉鎮上來的學生對此就搞不定了,他們有順拐的,有跟不上節奏的,而這些都不算什麼,經過訓練都可以改正。唯獨有一個學生,他的胳膊好像不會獨自活動,每次向兩側甩臂的時候都需要用身體的力量帶一下。比如在踢右腳的時候,胳膊需要向同時向右甩,這位同學在甩臂的時候一定要先向左扭一下身子。本來正常的正步是上身筆直不動,踢腿甩臂同時進行,可他走正步的時候,一定是先踢腿,再扭身子,最後甩臂,硬生生把正步給分成了明確的三步,而且每走一步都好像在用力捶打自己的胸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