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為企業家的罪犯(1 / 3)

成為企業家的罪犯

軍警諜 Special Investigations

作者:吳斯 譯

From Prisoner to Entrepreneur

威廉·莎士比亞曾寫道:“世上本無所謂好與壞,思想使然。”罪犯們富於創造性,熱衷冒險,有強大的執行力,可以說是天生的企業家,他們缺少的隻是合法做生意的基礎知識。

卡爾斯費爾德,德國慕尼黑西北邊緣的小鎮。我們還沒坐上客廳的黑色沙發,問題就來了。

“我很想知道,你們期待什麼?在你們的想象中,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克裏斯蒂安·米勒坐在沙發旁的椅子上,摩搓著手指。這是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灰白的頭發剪得短短的,上唇和下巴蓄著胡子。“我清楚地知道,人們對像我這樣的人懷有怎樣的疑慮:那個罪犯到底想幹什麼?”

2012年四月中旬,出獄後進行了四個半月的戒毒治療後,米勒在慕尼黑就業中心進行了預約。他坐在一個中年婦女麵前,桌子上擺著他的文件,裏麵清清楚楚地記錄著他的那段入獄經曆。

一再入獄的米勒

米勒的父親是職業學校老師,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很早就開始吸食大麻,尤其是和夥伴聚會時。後來他斷續接受了供暖設備裝配工、糕點師和汽車製造等方麵的培訓課程。然而對他而言,和夥伴開派對更重要。米勒沒有正式的工作。他曾從事汽車和二手電子產品交易,上門說服單純的老人為所謂的“慈善組織”捐款。23歲時,他由於無證駕駛第一次被監禁處罰。

米勒說,到那時為止,除了“吸煙”,他很少做更忤逆的事情。“在監獄裏,你突然處在犯罪圈子中,認識了毒品販子,了解了他們的金錢欲,你對法治社會和它的法律有了新的認識。”獲釋後,他進入毒品交易圈,開始食用自己的商品,主要是可卡因。接下來的判刑是由於非法進口7公斤大麻。和他青梅竹馬的克裏斯塔,當時剛剛生了一個女兒,很快決定和他離婚。妻子和孩子都離開了,也沒有工作,米勒的世界一片昏暗。

再次獲釋之後發生了什麼,他無法完整重構。他去見了當地毒品圈的老大,在可卡因之外,也開始販賣安非他命、快速丸、搖頭丸和海洛因。“你以為毒品交易是份好差,但這隻是一個幻象。你完全被藥物主導,根本不知道幾天前發生了什麼。”接下來他又在監獄待了五年。自由沒有持續多久,下一次監禁又來了。他一共在鐵窗後度過了15年,占他迄今為止生命的三分之一。2013年12月,他就46歲了。

有人介紹他來就業中心。米勒對就業中心的女工作人員說:“我非常想成立一個公司,有相關創業補貼嗎?”“對不起”,女人說,“每天都有上百人來到這裏,告訴我他們要開公司,最後卻不得不放棄。”潛台詞是,一個罪犯,一個從來沒幹過什麼正經事的人,更是不可能。

米勒把他的商業計劃放在桌子上,整整25頁,包括詳盡的服務業務說明、市場分析、人員雇傭計劃、社會福利費用、銷售目標,此外還有柏林斯泰恩拜斯大學證書,證明他是商業創新專家。女人翻了翻資料,看著他,停頓了很長時間,驚訝地問:“你怎麼會有這些?”

美國監獄培訓計劃帶來的靈感

格雷費爾芬格,德國慕尼黑西部市郊。布薩德大街5號,商業區的一個辦公大樓一層。伯恩瓦爾德·約普恩的故事開始於2009年4月24日《德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如今已經70歲的約普恩年輕時做過通訊裝配工,之後學習過電工技術,在不同的公司做過軟件開發師、小組領導和經理,成立了三家公司,為六家創業公司的成立做過顧問。2002年,他參與建立慕尼黑工大創新和創業中心。每學期有500名學生聽他的講座課。在搜索課堂資料的時候,他看到了一篇講述“使囚犯成為企業家的美國監獄培訓計劃”的文章,全文賦有靈性的觀點令他耳目一新。

美國監獄培訓計劃(PEP)由凱瑟琳·洛爾建立。她在華爾街工作,決定新成立公司的風險資金參與度。2004年,她和一個朋友去位於休斯敦北部70公裏處的德克薩斯克利夫蘭監獄探望。她本以為會見到“鐵窗後的一堆猛獸”,然而卻見到了“有著無限潛力的人”。她認識到:成功的犯罪集團和合法公司遵循著相似的原則,成功的犯罪特點也是自由經濟中需要的:樂於冒險、主動、創造性、執行力。洛爾的PEP很快成為成功的典型。她稱監獄為“美國尚未發掘的最大人才智力庫”。

這個故事讓約普恩好奇。他來到德克薩斯,一周之後,就為PEP參與者的熱情和雄心所折服,並在分別時和他們擁抱,謀殺犯、暴力分子、黑社會老大,80個男人,一個接著一個。約普恩決定辭掉他在慕尼黑工大的工作,在德國建立起一個相似的機構。第二次來到德克薩斯時,他的女兒瑪倫陪伴他一同前來,她在一個電信公司做領隊,負責品牌交流。從德克薩斯回來之後,她對她的公司領導說起PEP。他說:“我很久沒聽你這麼充滿激情地說話了,你必須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