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王恩茂同誌那樣的人民公仆(2 / 2)

我們要像王恩茂同誌那樣親近群眾,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王恩茂同誌始終把自己融入人民群眾之中,把人民群眾當做兄弟姐妹,在密切聯係群眾方麵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在新疆,他牢記毛澤東同誌“要為新疆各族人民大辦好事”的教導,經常驅車數千公裏,深入農村牧區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傾聽群眾的呼聲,足跡遍及天山南北80多個縣(市)。當隨行人員擔心群眾遞給他的葡萄汁和酸奶不幹淨而勸他不要喝時,他不僅喝得一口不剩,還對他們說:“老百姓能喝,我為什麼不能喝?這不是要不要喝的問題,而是對待群眾的感情問題。”當隨行人員安排一名廚師跟隨他下鄉調研時,他批評道:“難道你們不信任人民群眾,有必要讓我從烏魯木齊帶廚師嗎?”改革開放後,一些參加集會的群眾聽說王恩茂重回新疆主政時,高興地說:“老書記回來了,他是相信我們的,我們更相信他。走啊,回家去,不要再鬧了。”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黨要保持最大優勢和克服最大危險,都必須增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王恩茂同誌的言傳身教告訴我們,麵對基層群眾,想要獲得信賴和支持,任何時候都必須放下高傲的架子、克服矜持的態度,都要把群眾真正當親人,並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們要像王恩茂同誌那樣無私奉獻,切實樹立人民公仆良好形象。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的公仆。做人民滿意的公仆,最為關鍵的是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王恩茂同誌始終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從不以權謀私。開赴新疆時,當妻子抱怨他沒有派人接時,他說:“首長的孩子、家屬都派人去接,一般同誌的家屬怎麼辦?吃點苦有什麼關係,可以鍛煉人嘛!工作上要向上看,生活上要向下看。”他從不允許下級贈送禮品,當回家看到幾筐水果和蔬菜時,就追問“這是誰送來的,又是誰接收的”,並就此事在機關幹部大會上作了自我批評。他教育家人“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腦子裏要常想著為人民服務,不要計較個人得失”。他的妻子是1938年參加工作的老革命,但是到1969年仍是個副處級,而且在該級別上一幹就是19年。當兒子向他抱怨自己的同事、戰友很多被提升而自己多年原地不動時,他說:“黨和人民培養了你,一切要聽組織的,要想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違反原則的事我不能做。”王恩茂同誌這些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事例,在今天一些人看來近乎苛刻,甚至不可思議。但是,正因為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正擁護而永遠“打不倒”。王恩茂同誌高高樹立的人民公仆良好形象,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責任編輯 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