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海澱,圓明園,同樂園。
清音閣戲台上鑼鼓喧,正上演著京劇《朱仙鎮》,鹹豐坐在觀戲上不時的跟著哼唱幾句,這是他頗為喜歡和熟悉的一出戲,不少片段他都能象模象樣的哼唱,身旁的妃嬪們有的跟著哼唱,有的則跟著湊趣,左右都是博取鹹豐高興。
這段時間,他喜得皇兒,加上東北大捷,西藏、雲南的八旗新軍也陸續班師回京,諸般政務也甚是順手,堪稱是鹹豐繼位登基以來少有的順心遂意的一段時間,鹹豐幾乎每日下午都會攜妃嬪看戲聽樂。
至於對英宣戰的事情,他早就拋在了腦後,他不是不想管,而是壓根管不了,連插手的機會都沒有,他索性懶的瞎操心,反正元奇已經出兵收複香港,逼迫三千駐港英軍投降,有事元奇先頂著。
一出《朱仙鎮》落幕,鹹豐還意猶未盡,正準備再點一出,他跟前太監崔長壽卻瞅準機會上前輕聲道:“稟皇上,有密折。”
有密折?鹹豐一楞,下午並非是他理政時間,能讓他跟前太監敗壞他興致的,唯有那個在明麵上已經辭官的易知足,雖覺的有些掃興,他還是站起身來,易知足的電報、折子,他是吩咐隨到隨呈的。
出的清音閣,掌璽太監劉多生就抱著密折匣子快步迎了上來,打開匣子,取出密折草草看了看,鹹豐的臉色立時就陰沉下來,撚著幾張新版的元奇紙鈔沉吟了半晌,他才道:“宣文慶、彭蘊章、肅順、柏葰,覲見。”
上了便輿,他吩咐道:“去芳碧叢。”
元奇的新版紙鈔印刷精美,他的頭像也極為逼真,手感也是極好,比起現在流通的紙鈔明顯要好上一籌,摩挲著紙鈔,鹹豐卻是愁眉不展,他是真沒想到元奇會在這個時候會逼迫朝廷承認元奇紙鈔是大清唯一合法的紙幣,這等於是將鑄幣權、印鈔權拱手送給元奇!
南洋海軍攻占英吉利在馬六甲海峽的淡馬錫、馬六甲、檳城三港口,殲滅英吉利東印度艦隊二十五艘戰艦,殲敵二千餘,俘虜三千餘人,接著又從西藏、南洋分海陸兩路出兵攻打英吉利在印度的總督府所在地——加爾各答。
這完全就是一副與英吉利不死不休的架勢!偏偏這個時候,易知足提出要朝廷承認元奇紙鈔的法定定位,雖然的委婉,但卻掩蓋不了咄咄逼人的氣勢!
更讓他擔心的還不是元奇紙幣,而是蒙古!元奇居然打起了蒙古的主意!
滿蒙一體,可不隻是一句空話,二百餘年來,蒙古已是滿族根深蒂固,最可信賴的最佳的盟友,經過二百多年來不間斷的大範圍大規模的相互聯姻,滿蒙已經可以是親如一家!
至少大清宗室與蒙古貴族是親如一家的,可以毫不誇張的,大清所有的宗室身上都有著蒙古血脈,同樣的,漠南漠北漠西等絕大部分蒙古王公貴族身上也都有著滿族的血脈。
這種血親關係,已經將滿蒙兩族結成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利益體!如今易知足居然要破壞滿蒙的關係,他想做什麼?離間滿蒙,孤立滿洲!
便輿到的芳碧叢,鹹豐已是冷靜下來,他發覺自己對元奇抱有的成見太大了,很明顯的,易知足是以密折上奏的,若是真有離間滿蒙,孤立滿洲的想法,就不會密折上奏,而是明折上奏了。
要大清入主中原以來,為了鞏固統治,穩定邊疆,消除來自蒙古的威脅,在對蒙古采取懷柔籠絡政策之外,也確實是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和手段,訂立了一係列的製度,從各個方麵對蒙古進行抑製、羈縻、封禁、隔離。
諸如建汗封王,分而治之的旗盟製度,等級製度,監督控製的會盟製度,年班製度,防止蒙漢聯合的隔離製度,畫地為牢的封禁製度,禁止蒙古接受漢文化,尊崇和扶持保護黃教,鼓勵興建寺廟,采取免除兵役、賦稅和差徭等措施鼓勵蒙古平民出家。
客觀的,這些製度舉措極大的削減了蒙古的人口,削弱了蒙古的實力,也改變了蒙古族英武善鬥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