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毛若苓心生芥蒂,程孝廉還是專心陪了她幾日:“有些道理可能還是要與你說清楚,雖然在未入我府門之前你們親如一家,甚至可以說是一家人,在不危害大明的前提下,我也不介意你給他們開一些後門,但是咱們大明以前沒有外戚****的例子,以後也不會有。”
毛若苓很識大體的點點頭,她明白程孝廉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兩個人的情分轉化成感情,若是再添進毛家來,兩人的關係又會變成一樁政治交易,到那時候不但是她會與程孝廉形同陌路,連毛家也會有滅頂之災。
所以她寧願與毛家再不往來,好歹程孝廉會看在她的麵子上不至過於為難毛家,至於能不能在這朝堂之中立足,那就要看他們的本事,自古以來,能在朝堂之中混碗飯吃的人都沒有簡單的人,這碗富貴飯可不是這麼好吃的。
倒是鳳閣那邊倒是波瀾不動,隻是送上了一份厚禮,什麼反應都沒有,聞杜若這邊也一切正常,府裏的氣氛一團和氣,程孝廉很滿意,總算是沒把家裏弄得烏煙瘴氣的。
而這個時候已經過了年節,如今天下烽煙四起,也沒有過正月十五的這些講究了,剛剛出了正月初五,程孝廉便開始運作起來了,按照原計劃,張勇帶著人開始向著寧夏進發。
不得不說張勇這個年過得還是挺不錯的,一般來說,他這種投降的將領隻有兩種後果,一種是直接被卸磨殺驢,營中的士卒收編以後直接一刀砍了或者丟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養老。另一種便是厚禮相待,但是明顯會覺出來禮節太重,德不配位,一般都是做給天下人看得,到平定天下之後肯定還是逃不過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但是張勇一來沒有被發配到邊疆,二來官職照舊,一點都沒有升遷,手下還是那些人,大明朝廷的人給他的糧草軍械都是按照規定,沒有一絲克扣,也沒有故意地討好,甚至都沒在他營裏安插多少人,也就是說,整個大營根本沒人牽製他,他要是願意,帶著大軍跑了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他的心很快就放在了肚子裏,沒別的說的,人家已經拿出了最高的誠意來對待他了,升官不是不可以,程孝廉一句話他就能連升幾級,但是那樣他就會引起朝中武將的忌憚,人家辛辛苦苦打了這麼長時間,他隻是投降過來就得了這麼高的官職,誰都得嫉恨,現在也許還能壓製住怒火,一旦天下平定,就憑這一點,足夠那些人聯合起來把他吃的骨頭都不剩了。
他覺得做一個甘肅提督挺好的,如今又奉命攻打寧夏,這件事幹得漂亮了能不加官進爵麼?至於反回滿清,他可是真的不敢想了,別的不說,王~輔臣當初來回倒戈的時候他就明白了他的結局,如今輪到他自己的頭上,自然不能犯這種糊塗,滿清皇帝是個年輕人,年輕氣盛,最痛恨的便是別人背叛他,因為年輕人都好麵子,你背叛他不是就把他的臉踩在了地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