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爭販子(3 / 3)

周是問又說:“聽說劍門先生即將調任,這多少也是一條路子。要不家主回登州後,尋劍門先生谘詢一番。”

見趙期昌沉默,周是問補充道:“劍門先生人脈廣泛,說不得能為我登萊軍尋得就食之處。”

李濟給諸人倒了一圈茶過來,撇撇嘴,抱怨道:“劍門先生什麼都好,就是不準家主插手鹽務或海上買賣,否則隨便跑一趟,北三營弟兄一年肚皮就能吃飽!”

趙期昌斜眼一瞪:“說得好聽,可真插手鹽務,朝廷早就將咱登萊給拆了。目前這吃了上頓沒下頓,朝廷才安心旁觀。否則,我等跑出登萊地界時,便是廠衛緝拿之日!”

前年秋後立的軍功,各處都有升賞,就趙期昌沒有點滴升賞,這已經是很不好的信號了。

就眼前這種狀態,登萊軍越是窘迫,也就越安全。

若富得流油衣食不缺,還戰力強橫,這不是刺激朝廷麼?

望著茶杯中漂浮的茶梗,趙期昌陷入沉思,或許第一筆外出買賣還真的要靠趙炳然。

正月十五,登州城南各家遊神廟會上,趙期昌與趙炳然說起這件事情。

曆年遊神廟會都是在北城外進行,可前年地震後那場集中火葬後越傳越邪乎,就連外地遊人都受謠言影響,很少在近處的北城外市肆區域投宿,而是繞道東西兩片市肆。

自然,本地的遊神廟會也遷到了地形寬闊的南城市肆。畢竟這裏是舊馬營百戶寨改來的,場地自然平闊。

“軍中困頓老夫也有所知,目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炳然說著端起茶碗,看著一路風塵的趙期昌微微搖頭,不認可趙期昌目前的做法,說:“朝中已經確定,待老夫忙完登萊諸衛春耕事務後便調貴州巡按。此去西南五千裏,老夫縱是想調登萊舊部前往貴州,朝中許可,這沿途損耗決然不小。”

就算一個營跟著趙炳然外出吃朝廷的公糧,這麼遠距離的調動,調過去的路上必然有水土適應問題,一路掉隊、人員損耗、戰力損耗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飲一口茶,趙炳然解釋道:“朝廷許可老夫調登萊兵馬隨行,必然說明西南戰事焦灼不可延誤。可一行五千裏,一日行軍五十裏,這就需要百日三月之久。抵達西南後,最少需要一月時間休整,這一來一去四五月的時間就延誤了。”

“梅川啊,你說這一路人吃馬嚼的,到了地方必然蹉跎戰機。你說,西南戰事再危機,朝廷會不會調北兵南下?”

趙期昌笑容苦澀,這個設想根本不成立,沒有火車,跨省調兵已經是極限了,搖頭:“必然不會。”

跨省調兵擱到此時的西方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西班牙遠征意大利,意味著法國遠征土耳其,意味著神聖羅馬帝國跨過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進攻毛熊。

山東兵馬調到貴州,相當於西方……英格蘭增援君士坦丁堡,或者就是一次十字軍東征!

趙炳然是看著趙期昌整飭衛所政務一步步走到破產邊緣的,可他沒幫趙期昌的辦法,趙期昌做的是無數有誌之士想做的事情。他能做的就是降低外部幹擾,讓朝廷看看衛所整頓後的效果,增強朝中改革派的決心、力量。

隻要現在的登萊軍能接連打勝仗,極有可能引發衛所軍製改革。

這是他的考慮,可趙期昌的問題是……無數鹽商、海商在他眼皮子底下發大財,可他卻不能染指絲毫。

等於什麼,等於你在沙漠中守著一口清涼、甘甜卻又有毒的泉水,十分的煎熬!